第六十一章 被打断施法的海瑞61(1 / 2)

早些在淳安的时候,李青云就已经很心动郑泌昌何茂才提出来的意见。

在大明经商不能没有势力。

纵观大明六部三司都察院,没有什么比背靠皇帝的织造局势力更大,更不可得罪。

当官救不了大明。

大明最大的痛点在钱这一块。

而之所以在这方面出问题,部分原因是出自于上,也就是嘉靖本人作的,更大一方面是从洪武年间开始实施的赋税制度。

富者无需交税,贫者交不起税,土地兼并日趋加剧,明朝又没有宋朝那般向商户缴税的能力。

国家层面,国库亏空;百姓层面,富者更富,贫者愈贫。

海瑞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不过传统封建思想束缚了他,他没有意识到,只有彻底变革生产力,才能通过经济基础改变上层建筑。

他面对大明朝现在的病症,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一切摆在台面上,面对上位者家国不分的情况重拳出击。

大明朝省以上的衙门大牢,提审房都分为明暗两间。

被审问的人犯在明房之中。

书记官处于暗房之中,对问话一一记录。

这样做的好处是看不见记录官,人犯会放松警惕,不经意说出一些原本不可能说的供词。

这就是“明审暗录”。

当然,更方便的用处是,处于暗房之中的记录,里面写的什么内容,所谓真假,都是上位者的一句话决定的。

海瑞明显瞧不上这充满了阴谋气息的审问方式。

大大方方的在明房中摆上桌子板凳,让书办拿纸在旁。

海瑞端坐在桌前,一身湛蓝的七品官袍。

郑泌昌此刻被带了出来,身上刺眼的大红官袍换成了粗布麻衣,未加刑具,脸上表情不喜不悲,只从眼底看出一片灰暗。

为官多年,郑泌昌一路摸爬滚打过来,宴宾客,起高楼,自然也做好了落入泥潭的准备,对自己今日的下场也早有预料。

“怎么就你一个人,那个李青云呢,不会躲在暗房里吧。”

郑泌昌是公门中人,郑泌昌是嘉靖二十一年的进士。二十年了,从翰林院放知县,升知州便干了十几年,对明暗两房自然是熟悉无比,他四处打量着,没见到李青云的身影。

“你作为嫌犯,没资格发问,坐下回话便是。”海瑞也不作解释,打算直接开始开问。

“圣旨下来之前,沈一石的家产是你们抄的。他一共有多少家产?”

…………

另一边,杨金水和四名锦衣卫被牢头悄悄地带进了暗房之中。

提审已经开始,他们在墙后屏气凝神。

“沈一石的家是高翰文抄的,我不太清楚。”

“记录在案。”

“……六天前,你和何茂才将沈一石家产卖给了徽商,当时沈一石的家产是多少?你们又是怎么作价卖给那些徽商的?记录在案!”

“海知县,圣旨里有问这方面的事吗?”

海瑞铁了心的要将沈一石家产动向一事问到底,触碰到哪一层都不甚在意。

“你的意思是皇上叫你把沈一石的家产卖给徽商的!”

郑泌昌眼中一惊,心想这海瑞当真是个疯子,当即回答道:“当然没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