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漠北行省 95(1 / 2)

翌日早朝,朝堂上就从北平到因果达河这一大片土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五军都督府蓝玉上折,将这一片土地化为大明的版图,毕竟这是一大片土地,比大明任何一个行省都大。

对于开局一个碗,打下偌大的大明的朱元璋来说,能够扩大大明的版图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但是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剧烈反对。

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户部尚书杨思义,老大人胡子都白了,激动地一直颤抖。

“陛下,草原那块地方虽然大,但是想要完全转换成我大明的土地,那需要不停的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的时间,咱大明的国库没钱啊。”

其实自从吴王在河南举办招商会后,灾后河南的税收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再加上这次北征虽然消耗巨大,但是最后算上俘虏和缴获的物资,大明并没有亏损,反而有很多盈余。

但是大明大啊,之前很多事情没做,不是不着急,是真没钱啊。现在好不容易有钱了,如果想吞下这么一大块地方,国库恐怕瞬间就又要见底。

蓝玉对这个固执的老大人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对着朱元璋到:“陛下,这片土地上,撒着我大明数万将士的鲜血,好不容易将蒙元的势力打残,难道让我们将这片土地再拱手送还草原人?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吏部尚书凌汉作为现在的六部尚书之首,对陛下的了解自然不是其他人能比,他生怕陛下一时意动答应下来,当即就抢先道:“殿下,不是臣等不想要这么一大片土地,但是蒙元的残留势力还在,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我们建设的再好,也架不住人家一直搞破坏啊。”

这也确实是个问题,自大明建国以来,北征的步伐就没停过,也不是没打赢过,但是确实还没占领过一寸草原的领地。

看到朱元璋陷入沉思,杨思义继续趁热打铁:“陛下,而且要接收土地,我们要建城,要移民,这么大的工程,咱们今年还得开凿运河呢,沿海一线时有倭寇扰民,海岸线的百姓如果要向内陆迁移,那也是一大笔钱,此次北征战死的将士,家属的抚恤金也是一大笔费用,钱是真不够用啊。”

一旁的朱标都看呆了,他作为太子,协助处理朝政多年,他自然知道国库现在有多少钱,绝不像杨老大人说的那般揭不开锅,他也清楚自己的父皇对征服草原的执念有多么强烈!但是他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毕竟他的身份摆在这里。

就在他纠结时,眼睛的余光扫到老神自在的朱雄英,心下不由得冷哼一声,你老子在这如坐针毡,你在那里悠闲地看热闹?

“吴王,此事你怎么看?”

原本朱雄英还在笑呵呵的看着热闹,毕竟看到跋扈的蓝玉在杨思义身上吃瘪的场景还是很少见的,突然被朱标点名,还没反应过来。

“啊?什么怎么看?”

朱元璋一看,好家伙,这么严肃的时候,你竟然还发呆,顿时大怒:“你小子最好能拿出来个主意,要不然你御前失仪,罚你一年的俸禄。”

朱雄英一头黑线,您再缺钱也不能从您孙儿手里抠啊。

当下便踏出一步,有些不以为意的道:“皇爷爷,在孙儿看来,这事没什么值得讨论的,只要是我大明军旗插上的地方,就是我大明的领土。”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眼睛瞬间就亮起来了,但是杨思义却急了,虽然因为吴王国库才逐渐充盈,但是您也不能这么花啊,河南重建您自己扣下来一千万两,现在大口一张,那又要多少银子。

“敢问殿下,那不知道按照您的意思,要如何处置这么一大块的土地。”

朱雄英其实早就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所以也不慌乱,当下便侃侃而谈道:“很简单,设行省,自北平起,至因果达河,设漠北行省,建三座军镇,一座在因果达河河畔,一座在青峡,一座在漠北行省与鞑靼部接壤的杭爱山,这三座军镇就可以取代辽东,北平,大宁,太原四座大城的边防地位,另外要建四座城,在漠北行省的四个方向,供牧民和农民居住和交易。”

这下不止杨思义坐不住了,连朱标都有些吃惊,原本在他的设想里,设一个都护府就已经顶天了,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手笔这么大,想直接设行省,还要建七个城镇,这得多少钱?

“吴王殿下还真是异想天开,七座城镇,还有移民,这算下来没有几千万两银子怕是连门槛都不够吧。”

礼部尚书钱用壬自然不会放弃打击吴王的机会,冷嘲热讽道。

朱雄英自然也没有惯着他,当下便回怼道:“钱大人,您除了会阴阳怪气的讥讽外,还会干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