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军出征 67(1 / 2)

太阳终究会再次升起,就像明天终究会来到。

今日的东山大营旌旗猎猎,军士们整装待发。

今日的栖霞山显得格外巍峨,今日的空气中也比平日多了一丝肃杀。

今日是大将军蓝玉挂帅出征的日子。

先锋将军定远侯王弼,左将军魏国公长子徐辉祖,右将军江阴侯吴高,前将军驸马都尉梅殷,后将军曹国公长子李景隆,中军大将郑国公常茂,军需官吴王朱雄英。

七人分列两侧簇拥着中间英姿飒爽的蓝玉。

蓝玉抬起右手,怒喝一声:“备!”

只见刚刚还嘈杂的校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蓝玉踏前一步,朗声道:“诸位大明勇士,咱们大明刚刚建国十余年,如今风调雨顺,家家都能有口饭吃不容易,本将军知道,大家都累了,但是草原蛮子要越过长城,到咱们大明的疆土上抢咱们的粮食,霸占咱们的女人,兄弟们,你们说,应该怎么办?”

短暂的沉寂后,数万人齐声高呼:“杀!杀!杀!!!”

喊杀声直冲云霄,连飞鸟似乎都受到了震慑,远远的避开。

朱雄英前世虽然也参加过阅兵式等大型活动,但是此时此刻还是会受到氛围的感染,激动的面红耳赤,体内的军魂也逐渐复苏!

徐辉祖和李景隆都是第一次上战场,和朱雄英的感受差不多。

王弼,梅殷,吴高,常茂四人都常年在外领兵,身经百战,对眼前的场面已经司空见惯。

在朱标代替天子巡视后,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了南京城。

栖霞山上,沈灵儿远远的望着大军离去之后,才不舍得回到了西山琉璃厂。

大军行驶本就缓慢,哪怕现在水泥路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普及,从南京到大宁马不停蹄也要走半月之久。

一路上,蓝玉等老将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随军的青年将领。

朱雄英也跟自己前世的作战经验相结合,只觉得受益匪浅,大有长进。

大宁府是大明的九边重镇之一,守备森严,如今更是大军云集,甘肃,北平,辽东三地都司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包括宁王,燕王,辽王三位藩王!

燕王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是宁王与辽王的兄长,自然坐在主位。

“十五弟,十七弟,蓝大将军也不日就要到了,咱们的大侄子也随军来了,听说是老爷子钦点的军需官。”

宁王朱权不以为意,有些抱怨道:“老爷子也真是的,北征这么凶险的事已经很麻烦了,还送来一个更麻烦的皇长孙,这不是给咱们找事呢嘛?”

辽王朱植闻言,有些不悦,反驳道:“大侄子听说在河南赈灾时,收复失地,平定叛军多有战功,据说还用两千亲卫全歼了数万叛军呢,可见他还是颇有军事才能的。”

朱权翻了个白眼,无语道:“不是吧?十五哥,这种话你也信?就是两万多头猪,你让他那些少爷兵去抓,也抓不完吧。”

九边重镇离中原的距离都很远,消息传递难免有误差,也不怪朱权不信。

见到朱权毫不在乎的表情,朱植一拍桌子,喝道:“老十七,吴王怎么说也是大哥的长子,你这是什么态度?”

眼见两人要吵起来,朱棣在中间赶忙劝道:“你们两个啊,一碰到就掐,还是想想蓝帅到了后,我们怎么迎接吧。”

朱植与朱权都冷哼一声,转过头去,谁也不搭理谁。

气的朱棣直拍桌子,拂袖而去。

大军行进的路上难免无聊,李景隆负责的后军又与朱雄英紧邻。

两人一路上都待在一起,将目光盯在了沿途的土匪身上。

朱雄英的三千亲军虽然也都是身经百战之士,但是经过自己的特种训练已经两年半了,还没有将学到的东西作用在战场上过,正好拿沿途的土匪练练手。

威虎山,地处偏僻的群山之中,常年被山中有毒的瘴气缠绕,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山上盘踞着一股四百余人的悍匪,常年干着劫掠过往商队的勾当,但是他们很聪明,从来不碰官家的商队,当地的官府围剿几次无果后,也就懒得搭理他们了。

时间久了,过往商队都会选择绕开威虎山,山上的悍匪没了生计,就开始频频外出,打家劫舍。

通往威虎山的山路只有一条,被严密看守,其他三面都是险山,根本就攀不上去,特别是侧面,那是一片陡峭的悬崖,高达数十丈,所以悍匪们根本就没有派人在这里驻守。

这群悍匪的头目名为鲁雄,落草前也是江湖上一号响当当的人物,善使双枪,为人残忍暴戾,对自己的手下也是非打即骂。

但是慑于他的淫威,手下的人都不敢反抗。

手里看着威虎山悍匪的情报,朱雄英露出了一丝微笑。

身后跟着李景隆,傅让和抽调出来的八百亲军。

傅让这几年一直在东山大营负责训练,整个人看起来也沉稳了不少。

目光凝练的盯着眼前陡峭的悬崖,一挥手,四名身手矫健的身影身上颤着绳子向山顶爬去。

悬崖光滑无比,连着力的点都少的可怜,但是四道身影就像猴子一样,奇快无比的爬到了山顶,将身上的绳子放了下来。

就这样,八百亲卫就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登上了威虎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