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吴淮之争 32(1 / 2)

凝思了半刻,朱元璋带着疑虑道:“那按你所说,新学选拔出来的人才就各个都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了?”

朱雄英摇了摇头,断然道:“自然不能,想要全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靠我不行,靠您也不行,只有全天下的百姓一起努力才能做到,不过孙儿可以保证,最起码新学培养的人才都明事理,晓大义,都是能够改善国计民生的实干家,而不是那些趴在百姓身上喝血的蛀虫!”

朱元璋沉默半晌,久久不语,诚然,朱雄英的话很打动他,但是作为皇帝,他要考虑的事情很多。

且不说新学是否能够撼动儒学的地位,单说新学培养出来的学子,可都会对吴王感恩戴德,如果真的都外放出去做官,那在底层的影响力,朱雄英可能会瞬间超过自己这个皇上!

虽然他不在乎,但是总归要顾忌一些朝堂其他势力的影响。

这件事情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朱元璋之所以顾忌着世家豪族,就是因为他们的传承掌握了大部分的读书人!

一旦自己举起屠刀,那朝堂大部分官员,和天下大部分学子都不会答应,自己总不能把所有人都杀了吧。

不过一旦新学取代了儒学,那通过新学录取的士子可和世家豪族没有任何关系,自己也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

这可是釜底抽薪,把世家的根基彻底拔除了啊!

拿定了主意,朱元璋也不再犹豫:“好,就由你们折腾,国子监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五年不与外界联系,皇子们也都踢出国子监,在东宫建立大学堂,负责所有皇子的学习。”

又瞥了眼朱雄英:“大学堂里面有很多你的叔叔,你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你也教教他们,没一个省心的,滚滚滚。”

看到朱元璋答应,刘三吾等人欣喜若狂,领命而去。

而朱雄英就没那么开心了,皇爷爷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让自己教教他的那些叔叔和弟弟?

讲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朱元璋老爷子的身体,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能生……自己最小的叔叔还没自己大……真的是……老当益壮啊!

“吴王殿下!”

在感慨朱元璋的生育能力时,一道欣喜的声音响在朱雄英身后。

原来是户部尚书杨思义!

杨思义一路小跑,喜道:“吴王殿下,臣可终于找到您了!”

朱雄英疑惑道:“杨大人,您这是?”

杨思义嘿嘿一笑,从怀里拿出一本奏折,展开道:“驿站改制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有些问题需要您解答,您看现在您是否有时间?”

朱雄英一头黑线,强忍着咕咕叫的肚子,为杨思义解决问题,

足足两个时辰过去了,杨思义才心满意足的离开,而朱雄英仿佛被榨干了一般,疲惫的回了东宫。

在朱雄英回到东宫的时候,门口站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低声道:“回来了?折腾了一天,连饭都没吃上吧,陪爹喝两杯。”

在朱雄英的记忆中,朱标还真的没用这样的语气和自己说过话,因为他一直都是一个严父的形象,在朱雄英面前很少笑,很严厉,虽然能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爱护,但总是觉得有一些隔阂。

相比于朱雄英,朱允文陪在朱标的身边更长,也享受到了更多的爱,朱雄英不止一次在看到朱标陪朱允炆愉快的玩耍时,有一种羡慕的情绪。

所以就算两人坐在一张桌子上,氛围也有些尴尬。

朱标苦笑道:“看来是我这个父亲失职啊,你在你皇爷爷那里都可以畅所欲言,在我这却有些拘束。”

朱雄英小心翼翼的问道:“是不是因为皇爷爷和您说了我想要开创新学的想法,您觉得我太过冒失了?”

朱标摇了摇头:“没有,只是觉得为父对你的关心太少了,从你在御马场受伤后,仿佛换了一个人,从前你看到爹都是唯唯诺诺,不敢说话,受伤之后你锋芒毕露,定律法,改驿战,创新学每一样都远远超过爹的心里预期,你长大了啊。”

似乎感慨着岁月无常,朱标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

也许是受到前世朱雄英记忆的影响,对朱标还是有些怨言的。

“孩儿不像二弟那般讨爹的喜欢,只能靠自己,自然要成长的快些。”

似乎早就知道朱雄英会这么说,朱标也不恼,只是叹了口气:“既然你已经是大人了,爹有些话就和你直说了,你只是看到爹如何宠爱允文,你可知道他明里暗里遭遇了多少次的刺杀?可不比你少啊,如果没有吕氏暗卫守护,怕是早就遭了毒手了。”

什么??朱允炆也遭遇过刺杀?怎么可能?那自己岂不是成了最大的嫌疑人,一时之间,惊惧,迷茫等情绪涌上心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