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黄山道人 28(1 / 2)

钱用壬冷哼一声:“上次离朝休养是去泰山,回来就拔了胡惟庸,在朝堂上大开杀戒,血流成河,这次又不知道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胡惟庸案就像是梗在所有官员喉咙里的刺。

当初为了让胡惟庸放松警惕,朱元璋带着朱标去泰山休养,让胡惟庸监国!

果然胡惟庸原形毕露,在朱元璋布局完成后,直接被连根拔起!

其实世家豪族反对的不是朱元璋处置胡惟庸,而是上位者没有任何顾忌,肆意屠戮,一个胡惟庸,杀了上万官员,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了,所有他们选择了抱团,使朱元璋投鼠忌器,不敢再轻易有所动作。

最后吕本拍板嘱咐道:“诸位,不管皇宫内发生什么,大家这段时间都要稳重,千万不要有什么把柄落在人家手中!”

相对于朝堂上的风云诡谲,南京城通往黄山的官道上。

一行豪华的车队正平稳的行驶。

驾车的是一名精神壮硕的壮汉,如果是朝堂上的大臣见到,一定会惊掉下巴,因为这正是一直闭门谢客的信国公,汤和。

当今圣上的结义兄弟,在建国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又在建国后横扫南越的大将军!

论开国将领在军队中的威望,除了徐达也就是汤和了!

不多时,车队停在了一处小饭馆的门口,从马车中,陆陆续续出来了许多人,朱元璋扶着马皇后挑了一张相对比较干净的桌子坐下。

朱雄英懂事的帮着擦拭。

朱元璋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的汤和,没好气的说道:“你在那杵着干啥?过来坐下啊,还得让咱过去请你。”

汤和嘿嘿一笑:“上位不发话,我这哪敢坐啊。”

朱元璋嫌弃的和马皇后吐槽:“妹子,你看他那德性。”

马皇后现在面色红润,丝毫没有生病的迹象,反而是年轻了许多,白眼道:“你们两个这么多年,一直斗嘴,吵吵闹闹,也不嫌累。”

而朱雄英则乖巧的给几位长辈,一人倒了一杯凉茶。

朱元璋炫耀道:“汤和,你看咱这孙子怎么样?”

这一路走来,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但是也足够汤和这样的火眼金睛看清楚一个人了,不由得羡慕道:“吴王殿下确实是难得的英才啊,不像我家那几个小子,混球的很。”

朱元璋洋洋得意的道:“那是,也不看是谁的种。”

蓦然,一阵风沙袭来,一群快马奔驰而来。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翻身下马,身后的锦衣卫四处警戒,一时间,小小的饭馆弥漫了肃杀之气。

朱元璋也收起脸上的微笑,询问道:“怎么样?都查到了些什么?”

蒋瓛看了眼朱雄英,又看了下汤和。

朱元璋呵斥道:“有什么事就直接说,这里没有外人。”

蒋瓛应了一声,开口道:“自皇宫封禁开始,有宫女十四人,太监六人,禁军十一人想向外传递消息,都被锦衣卫拿下,在诏狱严刑拷打后,大多都是各大世家和公侯府上的探子,和皇后娘娘中毒之事没什么关系。”

朱元璋冷哼一声:“吃里扒外的东西,朕在回宫后,不想再看到他们。”

一句话就宣判了这些探子的结局。

蒋瓛继续道:“锦衣卫从皇后娘娘晚膳所用的莲子羹到内务府派送的檀香开始查起,结果确实一无所获,所有接触到的人,要么是离奇死亡,要么是什么都不知道,更有几个关键人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完如人间蒸发了一般。”

朱元璋闻言,眉头皱成了川字,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势力一直在对他身边的人下手,从上次朱雄英落马,到这次皇后中毒,吴王被刺杀,这一整件事看下来,这股势力多次出手,却始终抓不到任何痕迹,让人头疼。

“也就是说,刺杀吴王的那些刺客,你们没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一点线索?”

蒋瓛老脸一红,实在是有些羞愧,但还是点了点头。

朱雄英没有怪蒋瓛,因为天枢也没有查到任何痕迹,这群人好像凭空冒了出来。

“不过今天有人在宫城外形迹可疑,锦衣卫顺着条条线索查到了南京城外的出云寺,但是涉及到僧人,臣不敢擅动。”

朱元璋在没参加义军前做过游僧,所以登基后也一直对佛门中有多有优待,锦衣卫也是不敢鲁莽行事。

朱雄英脑中灵光一现,意有所指道:“蒋大人,在锦衣卫中,单打独斗能胜过李景隆的多不多?”

虽然不知道吴王此话何意,但是仔细的思考了一番,还是给出了答案:“李将军少年英才,一身武艺确实不低,虽然年轻,但是锦衣卫中能胜过他的也不过二十人左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