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10 121(1 / 2)

胤祯不在家,明玉知道对方不会有事,却不能过得太过惬意,虽然怀着身孕不好太过劳累,跪经祈福之类的活动参加不了,但偶尔也要跟着德妃念念胤祯好不好,到了哪里,顺便时不时地送些衣裳吃食甚至银两过去。

以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意。

这其中,真情有,但明玉一个现代人按本心来说是不信一个成年男子会照顾不好自己的,何况他身边服侍日常起居的小太监也跟着去了,又是皇子龙孙,哪里会受委屈?

不过明玉也不会泼冷水或者和其他人唱反调,大家都这么做,总归是有它这么做的道理的。

或许是她还没有真正的入乡随俗才造成这样的思想差异呢。

而若曦或许也是担心老八的,但她这几年被老八宠得紧,这次老八出去办差还不忘交代八福晋不要拘着她,刚来大清朝的些许警惕心都快磨得差不多了,居然跑进宫跟良嫔提议说能不能在女眷中间筹集善款赈灾,毕竟因为老八的缘故,良嫔爱屋及乌,待她一向和善,亲近。

先不说她越过**递牌子进宫是不是有僭越之嫌,只说这种事是她能掺和的?这宫里哪个不是聪明人,佟贵妃沉默,德妃躲在永和宫礼佛,外面也没有消息说皇子们的差事办得不顺利,哪里需要她们急吼吼地展现能力?

八阿哥胤禩是良嫔唯一的子嗣,人德妃的儿子还都前往赈灾了呢,都是团灭,德妃能忍得住寂寞。良嫔的人生际遇比之德妃更加坎坷,自然也可以。

然后良嫔第一次喝斥了若曦,

嫔妃说:" 良嫔:若曦,老八喜欢你,本宫也一向看重你对老八真诚,但你这次作为实在是不妥。你虽是侧福晋,额娘也只是嫔,但除了宫中单独传召,侧福晋一向只有年节时嫡福晋或者家里爷们带着才能入宫,虽然宫规并未言明,但旧例一向如此,其他阿哥侧福晋也从来没有人特殊。"

嫔妃说:" 良嫔:本宫只能说老八和本宫从来没有资格挑战规则。我担心是老八有什么急事叫你转告才事急从权,但你这般,实在是枉费了本宫对你的喜爱。"

良嫔眼中的意味深长

嫔妃说:" 良嫔:看在我儿的面上,本宫最后劝你一次:多看看身边的人是怎么做的,不然皇宫后宅都是会吞噬人的,一不小心便是万劫不复"

嫔妃说:" 良嫔:胤禩保不住你,其他人也不是傻子,你眼中的优越感太过明显了"

嫔妃说:" 良嫔:我们也没什么值得你可怜的。"

说完,便转身回了内室,只叫大宫女将若曦送出宫去。不是良嫔要为若曦保驾护航,而是马尔泰氏如今和良嫔还有八阿哥在后宫众人眼里可是一体的,对方要是中途出了事或者惹了祸,胤禩不在,到头来不还是要良嫔自己来给对方收烂摊子?

临出宫前,大宫女又将手中的佛经递给若曦

宫女说:" 娘娘说了,侧福晋出了宫就在府里安生呆着,若是实在闲得无聊了,就多抄抄经书给八爷祈福"

看若曦明显没理解她的意思,大宫女又补充了一句

宫女说:" 既然是娘娘赐下的,侧福晋最好抄上十遍送入宫中给娘娘检阅,这事也就过去了"

说句实话,宫女还挺羡慕若曦的天真的,只有未经磨难的女子,才能这般单纯吧。可宫里娘娘的话,可不是听音就能好的,上位者越是云淡风轻,底下的人越要将事情做得漂亮,尤其是惩罚,宁可多罚一些,也不能得过且过,免得过后对方还要以此拿住话柄来个不敬上位的罪名。

虽然良嫔未必会和儿子的宠妾计较那么多,但很明显良嫔这一着更多的是想要教若曦如何在宫中做人做事。大宫女作为良嫔的心腹,自然要将这些良嫔不方便说的话代为转告。

宫女说:" 另外,今日侧福晋入宫便直奔娘娘处,其实严格来说也是不规矩的,既然进了宫,无论惠妃娘娘见不见,您都是要往延禧宫走一趟以示尊重的。"

宫女说:" 奴婢带您走一趟延禧宫吧"

一番话,将若曦说的晕乎乎的,只能抬脚跟上宫女的脚步。但也知道这次进宫,是自己鲁莽了。只得照着良嫔的安排瞄补起来。

如今的若曦可不是那个在乾清宫战战兢兢奉茶的小宫女,时刻处在生死边缘的环境叫她学会了谨言慎行,不敢轻易行差踏错,直到后来有众位阿哥替她保驾护航,日子才好过了些。

但如今的若曦自从在清朝醒来便称得上一句如鱼得水,嫁给胤禩之后又一直被保护得很好,她侧福晋的身份又叫她很少面对外人,而**自从对胤禩死了心,就更加不会去为难她了。

而子嗣,若曦作为一个现代人认为女性十几岁产子有些太早了,胤禩又不是没有儿子,没人催促的结果就是对方在这方面不太上心。

至于说那些侍女上位的侍妾,或许开始的时候是介意的,但时日久了,也只能接受。因为没有她们,宫里也会源源不断的送女人进府,**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善妒的八福晋,她正巴不得来多点女人分宠呢,怎么会赔上名声去阻拦这件事呢?

何况弘旺乃嫡福晋亲生,就算为了孩子她也不可能如历史上一般肆无忌惮的宁愿得罪皇帝也不愿意八阿哥有其他女人。

再说,前有若兰,后有自己,这里早就和历史没什么关系了。

黄河水灾过后,三位阿哥回京,除了胤祯得了兵部行走的准话,对于老四和老八而言与往日并无不同,甚至因为太子的地位不再稳当,在前朝对于这两位有资历的弟弟更是打压得厉害。而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竟也未曾阻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