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纷纷转身退去 220(1 / 2)

旭心中赞叹道,“若是在荷花盛开的夏季,这里定如仙境般美丽。”

然而,在这间屋子里,顾旭并未发现“惊鸿笔”器灵的身影。他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那个小女孩说过,她会在目的地等我们,难道我们需要达到某种条件后,她才会现身?”

“或者,藏在这间屋子里的,并非器灵,而是‘惊鸿笔’的本体?”顾旭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测。

带着这个猜测,顾旭开始仔细寻找线索。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墙壁上的一幅肖像画上——那是一幅线条流畅、色彩柔美的工笔画,画中的女子衣着朴素、笑容温婉,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由于顾旭早已对青州陆氏的相关资料了如指掌,他很快就认出了这位女子正是陆桓的侍妾、陆诗遥的生母。看着这幅肖像画,顾旭不禁感叹:“看来这位陆家小姐与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啊!”

接着,顾旭走到那张木制书桌旁。桌上铺着一张泛黄的宣纸,上面用秀气的簪花小楷写着半首《清平乐》。这首词只有上阙,没有下阕,而且最后几个字写得有些潦草——似乎那位作者写到一半时被人强行打断了。

顾旭读完这半首词后,心中涌起一股悲凉之情。他仿佛看到了当年青州陆氏衰败时的场景——那些曾经的美好被残酷的现实撕碎,只留下了无尽的哀伤与叹息。

“‘惊鸿笔’器灵设下的第三个考验,会不会是让我把这首词补全?”顾旭微微皱眉思索道,“按照那支笔的文艺青年脾性,倒确实可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然而,对于顾旭来说,补全别人的作品并非易事。他虽然脑海中储存着无数优秀的诗词作品,但要在短时间内为这首《清平乐》续写下阕,并确保与上阙意境相符、韵味相通,却并非易事。

“这简直就是在为难我这位‘文抄公’啊!”顾旭心中无奈地感叹道。不过,他并未因此而气馁,而是决定静下心来继续寻找线索,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惊鸿笔”的线索和启示。

他随手从抽屉中抽出一张花笺,细细品读。

只见上面记载着:

“兴德三十九年二月初八。今日天色阴沉,细雨绵绵。我在庭院角落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的步伐蹒跚,喵喵叫着,似在诉说无尽的痛楚。我心疼不已,连忙去家族的医馆取了草药与纱布,为它仔细包扎伤口。初时小猫很是抗拒,但当我轻抚它的毛发,它便渐渐安静下来。但愿它的伤能尽快痊愈。

“然而,不幸的是,今日夜晚,我偷偷为小猫取药的事情被周姨娘察觉,她对我严加斥责,还罚我不得用餐。此刻饥肠辘辘,悔不当初没有藏下些饭菜。”

顾旭回忆着,陆诗遥是在天行八年逝去的,那时年仅十八岁。以此推算,兴德三十九年,她还只是一个年仅九岁的稚嫩女童。那时,她的母亲刚刚离世,她在陆家的日子必然十分艰难。

顾旭轻轻叹息,再次从抽屉中取出另一张花笺。

“天行元年四月十八。在这复杂的家族中,与人交往竟如此棘手。

“我向来记不住人的面孔,需费尽心思才能将人的脸与名字对应起来,因此常常在众人面前出丑,受到长辈的责备。

“今日,父亲大人的两位同僚来访。我一时疏忽,将吏部尚书邹大人误认作户部侍郎卫大人,让父亲大为不悦。

“邹大人离去时赠我一盒点心,我欣然收下,毕竟我对点心情有独钟。

“然而,父亲却批评我‘太过稚嫩’,强调我应当再三推辞,以示对礼仪的尊重。

“人与人间的交往为何如此复杂?难道不能简单些吗?”

读完这张花笺,顾旭不禁感慨:原以为陆小姐是位清冷高傲的才女,未曾想她竟也有社交之惧,且还患有脸盲之症。

他又从抽屉中取出第三张花笺。

“天行二年正月十四。今日是母亲逝世三周年的日子,整个陆家,唯有我铭记在心。我为她画了一幅画像,挂在墙上,以表思念。

“尽管生活孤寂,但我坚信母亲在天之灵一直守护着我。”

“天行四年正月十五。今年的元宵灯会,我依旧被排斥在外。然而,有书砚陪伴,我们在那僻静的小院挂灯笼、猜灯谜,却也乐趣无穷。

“与朋友共度佳节,远比在人群中应付繁文缛节、听那些无意义的客套话来得自在。”

“天行四年六月廿八。今日,我在窗前发现一只死去的蝴蝶,翅膀被雨水打湿,显得如此凄凉。我将其安葬在屋后的假山旁,为它赋诗一首,并用树枝为它搭建了一座简易的墓碑。

“书砚说我太过伤感,我告诉她,这只默默逝去的蝴蝶让我想起了母亲,也想起了自己。”

“天行五年腊月初三。我成功通过了考验,成为了‘惊鸿笔’的主人。父亲特为我设宴庆贺,宾客云集;陆夫人、骆姨娘、周姨娘、武姨娘等人也纷至沓来,赠予我诸多点心作为贺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