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每一刻光阴潜心修炼 97(1 / 2)

渴望证明自己,奈何囊中羞涩无丹药。

故而他们“急功近利”。

故而他们在“静心丹”药效殆尽后,仍强行修炼。

故而十月那个寂寥寒冷之夜,汪洋才会在顾旭面前痛苦泣诉“我自觉是个废物。我不知如何拼命,方能追上你们脚步”。

故而潘小鹏今日才会不幸陨落。

……

汪洋说完心声,吸了吸鼻,抹去眼角泪滴。

“抱歉,我方才情绪失控,让大家见笑了……”他低泣道。

闻汪洋此言,顾旭心情格外沉重。

他未料,汪洋平日那副笑嘻嘻、无忧无虑的模样下,竟隐藏如此不为人知的苦楚。

他长叹,对汪洋言:“汪洋,你可知?在我眼中,当初郑大人救你们之时,实未期待你们日后有何高深修为、何等丰功伟业。只愿你们安然存活,便是对郑大人最好回报……”

“安然存活……”

汪洋默念此语,忽泣不成声。

…………

陈济生立于旁,观眼前后辈,良久无言。

实则此墓园中,不仅葬郑大人、葬潘小鹏、葬“九婴之灾”众多亡魂,更葬陈济生之妻儿。

多年前,其妻儿亦受阴气侵蚀,化为异兽。

陈济生身为避难所官员,不得不履行职责,含泪挥剑,助其从痛苦中解脱。

此事,陈济生深藏心底,从未向下属提起。

自那时起,他几近变为一台无情感的工作机器,日夜劳作于避难所,不知疲倦。

旁人视其为心怀苍生、公正无私之典范。

唯陈济生自知,他昼夜不息之劳作,不过自我麻醉之法。

唯有忙碌工作中,他方能忘却亲手斩杀妻儿之痛。

正因如此,他才反复告诫下属,“修炼须谨慎,万勿急于求成”;

正因如此,他才随身携带各类丹药,不厌其烦;

他实不愿悲剧重演。

“世人皆以为,避难所之修行者,乃荣光加身之英雄,神通广大之仙人,黑暗中之曙光,”陈济生望向低垂云幕,低语自语,“然无人知晓,吾等时刻,实挣扎于生死边缘……”

萧瑟寒风忽起。

卷起地沙,乱其发丝,扬其衣袂,却吹不散墓园上方那森然、沉重之阴霾。

“走吧,回避难所,”夜幕降临之际,陈济生面上挤出一丝淡笑,对身旁后辈言,“今晚,我请诸位去公厨用膳。”

寒冬已至。

世事无常,生活仍需前行。

…………

天行二十三年腊月初三。

正值小寒。

宜搭建、启工、祈福、立约。

忌婚嫁、葬礼、迁居、远行。

…………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

顾旭修炼完毕,离家赴时小寒府邸,如期为其庆生。

实言之,此乃他首度踏足时家大宅。

那宽宏之大门、那精巧之锡环、那洁净无尘之石阶、那雕狮之抱鼓石……与他家那简陋小四合院形成鲜明对比。

时小寒早已立于寒风中,等候他到来。

甫一见顾旭,她即迎上前,与他招呼:“顾旭,你总算来了!”

“抱歉,女侠大人,让你久候。”顾旭淡笑回应。

“随我来。”时小寒道。

此时顾旭察觉,当他唤时小寒“女侠”之时,时小寒并未如常欢颜以对,反微蹙眉头。

像时家这样的权贵人家,正门鲜少开启。

通常只有迎接皇命,亦或接见重要人物,才开启正门。

顾旭随时小寒,自侧门步入时家大宅。

此乃一座雕梁画栋、布局规整之三进四合院——虽不及青州陆氏旧府之宏大规模,但在沂水这偏远小城,却华美如皇宫一般。

居于此处的时小寒,犹如沂水之公主。

因其父时磊远在莱州府任职,故此处大小居室多为时小寒一人独享,数十仆役皆为她一人服务——包括贴身侍女、厨师、账房、车夫、园丁等,各司其职,秩序井然。

“此乃我在避难所之同僚,顾经历,”时小寒高昂头颅,以傲然之态,向众人介绍顾旭,“三品天赋持有者,陆氏凶宅案破解者,惊鸿笔新主,《焚天七式》传人……”

其语调中夹杂炫耀之意,加之此一串头衔,听来全然不似介绍寻常同僚。

“参见顾大人!”仆人们纷纷向顾旭躬身行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