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离京 杀人 12(1 / 2)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桩深宫里发生的丑闻。

就连王庆之听斐简说起时,也以为这桩丑闻很快就会尘埃落定。

上官玉或许会受到牵连,但她出自上官世家,又素来深得陛下亲信,想来不会有什么重罚。

所以,当这桩丑闻一夜之间在洛阳街头巷尾传开时,局面便向着所有人不愿看到的方向急剧变化。

大事就成了天大的事情,再也没办法化小、化了。

午门外,脑袋如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算一算,已经有近两千人头落了地。

而靖安司的司狱里,早已人满为患。

本该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板子,也重重的打在了上官玉的身上。

革职,流放千里,徙为边卒。

王庆之不过一介草民,对于上官玉的遭遇,除了深表同情,也帮不上什么忙。

好在,有上官世家与斐简等人的暗中打点,上官玉徙边的地点从西疆换到了北疆。

北疆有雷千堂在,上官玉的日子应该不会艰难。

安喜门外,王庆之从袖中掏出了两张伍佰俩的银票,顺手递给两位差役一人塞了一张。

王庆之没有说话,这时也不需要说话。

上官玉眉眼间的憔悴掩饰不住,但神情平静,看向王庆之的目光里充满了暖意。

两个人四目相对,似乎有许多话想说,到最后却都忍了回去。

两个人互道了一声“珍重”,就此别过。

两个人默契的,都没有回头。

斐简看了看上官玉离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看正在入城的王庆之,摇了摇头,表示不解,然后一甩袖,施施然的往紫微皇城方向走去。

紫微皇城,含元殿。

斐简一走进来,就觉得气氛有些不对。

女帝坐在御椅上,以左手撑着左前额,凤目轻闭,从脸上也看不出喜怒来。

朝中的五名中枢大佬围成一团,正在小声的商议着什么,隐约间,还带着争论。

斐简迟疑了一下,正犹豫自己要不要凑过去时,便听得女帝开口说道:“斐简,后宫这场风波闹这么大,柳俊臣查出来是南齐的暗桩在背后散出的消息,从中煽风点火。”

斐简脸色一沉,愤愤不平的道:“我大周这么多年都没有发兵灭齐,已是天大的恩惠,齐国居然敢在陛下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还真是不知死活啊。”

女帝凤目微张,看着斐简,明显不满意他的说辞,直接说道:“斐简,朕想派你出使齐国,去跟他们的小皇帝讲一讲道理。”

斐简二话不说,立马答应下来:“臣领旨,请陛下放心,此去江南,臣一定跟齐国君臣好好讲讲我大周的道理,以理服人。”

女帝眼皮跳了跳,斐简看似温文尔雅,却自有书生意气的狂悖劲,真让他去齐国以理服人,还是得有个老成持重的人在他身边看着点才行。

齐国此番利用大周后宫丑闻大肆宣扬,对大周的实质伤害并不大,纯粹就是借机恶心一下大周君臣而已。

天下诸国,大周虽是女人当家,然国力最强。

女帝向来是巾帼不让须眉,齐国这番挑衅,于上于下,于内于外,她都不可能善罢干休。

斐简出使齐国,当然是去问罪的。

兴师方可问罪。

斐简不要猜也知道,此刻,大周至少有二十万以上的大军陈兵在边境线上,虎视齐国。

女帝故意将这桩本该早就平息的后宫丑闻遂了齐国人的意思,闹得这么大,想来就是为了倒打一耙,师出有名。

至于这桩丑闻是不是齐国人爆出来的,靖安司当然能做主。

上官玉被流放,斐简要出使,王庆之在京城之中便没了熟人,很自然的动了离去的念头。

既然能够修行了,天大地大,江湖为家。

正大光明诀的大字诀中,天心观想,观屋观山观江河观海洋观天地观星辰,总要亲自见一见,才好作如是观。

京城宫殿连云、房屋如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