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甄嬛传二十九 120(1 / 2)

————雍正元年,

夜,

毓庆宫内烛火通明,先帝康熙临终前册封的十一岁太子--弘晖,正盯着工部尚书及左右侍郎回禀的急件皱眉。

自六岁入尚书房后,弘晖就发挥出自己超强的理工才能,当然,这被康熙和其他皇阿哥们认为是天授之才,可不论彼此认识如何不同,也不耽误康熙提供平台让弘晖施之以才。

如康熙那些皇阿哥们,不少成婚后都入不了六部,而弘晖早早在工部安了家,基本可以称之弘晖指东,工部尚书及左右侍郎不敢向东。

这次江南等地大雨,他命工部派人将那批工匠改善过的打谷农具,火速送往江南帮助百姓们抢收。

这抢收结束,他的打谷机居然被人给昧了,这是准备在老虎头上蹦迪?

还是他们认为康熙走了,自己便会失势?也对,在康熙拟旨定下自己为太孙时,为了不被记在皇后名下,他同胤禛几乎直接翻脸。

这会雍正帝大权在握,马上要有一批如花美眷入宫为妃,为雍正绵延子嗣,他这个"不孝"的太子,在某些不开眼之人那,怕是早晚会步理亲王后尘。

还没等他想好怎么回报他们,小喜子领了着高无庸进殿:“奴才见过太子殿下′烘,皇上知晓太子您还未睡下,召太子您去养心殿叙话呢”。

做为雍正帝身边第一心腹,高无庸太清楚太子弘晖在皇上心中地位,别看因太子不肯记在皇后名下,让皇上对其恼怒、冷淡,近来也不怎么召见太子。

但之所以僵持这么长时间,那也有太子此次太犟,在皇上退了一步的情况下,也不曾向之前般歪缠皇上,让皇上没有台阶好下。

“嗯~,本殿下这就去,不过……高公公可知晓皇阿玛招本殿下,有何事?”弘晖抬脚边往外走边问高无庸道,自康熙去年为止已有小半年,前三个月自己静心在替康熙守孝,后几个月学习完每日功课后,总有各种琐事缠身,他已经挺长一段时间没去胤禛身边刷存在感。

比起某些阴谋家对自己的不看好,弘晖本人并没这种担忧,经过自己八九年的刷孝心与存在感,让胤禛对自己也有满腔的慈父心。

再加上自己年幼,一时半分威胁不到胤禛的皇权,一个又能干又年幼,能很好共情他政治理念与报想的继承人,胤禛岂能真的舍得厌弃?

而且……要知道白月光之所以美好,那是因为白月光圣洁、美好的如同仙人,柔则年轻时能完美对应上这些标签。

但现在她已经快四十岁了,到了可以做祖母的年纪,怎么可能同那些年轻、娇美的妃嫔相比。

当然,哪怕没有了独宠……胤禛肯定也还是看重她的,虽不会如记忆那般过度美化,但她比起其她妃嫔终是不同的。

但那丝不同,绝对不可能重要过继承人,胤禛想将自己记名在皇后名下,除了为让柔则坐稳后位,更重要的是他想给自己一个嫡出的身份。

当初那九龙夺嫡争斗到晚期时,哪怕其他叔伯已经出局,但那些叔伯们为了给胤禛添堵,借着佟玛嬷和德玛嬷之事,没少造胤禛的谣言。

更甚者,弘晖还怀疑康熙早年对嫡出的另类重视,多多少少也影响到了胤禛。

高无庸卖好的轻笑道:“奴才出来前,听着苏培盛回禀此届秀女已经选拔完成,就等着皇上过去做最后挑选”。

讲到苏培盛,高无庸就不禁唏嘘,人生的境遇真是不可预料。

当年苏培盛、王福、张保与他虽说差不多前后到皇上身边伺候,但苏培盛和王福这俩先到的,确实比他与张保更受皇上看重。

谁知最后,他高无庸与张保成了养心殿的两大太监总管,而苏培盛与王福只能拾些边脚琐事管管。

并且,只要有太子与皇后一日,他们都不可能重获看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