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从来就是贬谪 693(1 / 2)

苏轼把杨元奇找来,这次旁边不仅有王朝云,还有他们的小儿子苏过,二十来岁。

苏轼问:“我看到你把家将遣去广州,你寻你舅父一事重要,何必陪我这个老人在这里蹉跎。”

杨元奇回:“他们过去探访消息,到时候我赶过去就是,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寻得,再说,我让白鹭也过去,她是我的姬妾,有她先去拜访并未失礼。”

苏轼说:“这始终才是你来岭南的目的。我把王朝云和苏过一起唤来,就是告诉你我又不是没人身边照料。”

苏过拱手道:“这一路谢过杨世兄,有我和母亲,世兄放心就是。”

杨元奇呵呵的说:“我这不也是沾点文气,这一路受益匪浅。”其他不说,单说治政,苏轼能给杨元奇的提点就很多。

王朝云道:“李格非被贬谪,清照小娘子还在这里,你是得事情做完赶紧送回去,这怎么都不妥。”

杨元奇说:“我希望清照妹妹跟着我还好,麟州刚被西夏蛮子摧残,她一个小娘子跑去那边更不得安生。”

这话出口,几个人都神色各异,杨元奇和李清照只是平辈,所谓兄妹压根没有血缘亲戚,让李清照跟着他怎么都说不过去。有苏轼在,好歹还有个说法。要不,这基本就等同私奔。

王朝云最是懂这些小儿女心态:“元奇,情之所至,往往让人猝不及防。格非那里你如何交代?”

苏轼轻声一叹。

杨元奇笑道:“还没想好,不是还有一路回程,那时候我刚好认真思索。先生和夫人不用担心我会做什么?”

王朝云倒不担心这个,只是她一女子,见着一路两个小儿女耳鬓厮磨,更希望他们有个好结果。

王朝云说:“你总得有个说法呀。你不在意这些,或许清照也不在意。悠悠众口呢?李格非怎么办?”李清照才名传遍士林,这是会影响到她父亲的。

杨元奇回道:“她信我,有些事我就一定得做到。”这话几乎是表明心计。

王朝云一脸的无奈。

苏轼摇手道:“你先答应我好好把清照送回去。”

杨元奇点头应承。

苏轼继续说:“我也不找其他借口,这一路过来你已尽心,后面我们注意按着张小娘的法子循规蹈矩就是,你何必忧心?我年龄是老了,你也看到身体可没什么大碍呀。”

杨元奇道:“先生,等你到了地方安置妥当我就去广州,耽误不来多久。”

苏轼这个时候说:“你要是现在走,我倒可以给你和清照先有个说法。”

杨元奇愣住想了想,笑着摇头道:“先生,你这个也解决不了最后问题,我自己的事能解决。再说,我不愿她也不愿的。”

苏轼疑惑的问:“你猜到了?”

杨元奇呵呵的说:“老头子你能有什么法子,不过文人最没意思的借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