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苏辙离开 681(2 / 2)

……

开封苏辙府邸。

苏辙在写奏折,不是自辩,他自请外出,今天的事他躲过去不代表明天还能,这政事堂不是每次都有范纯仁。

苏辙回顾朝堂这十年,他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和后悔。不甘,他离左右相位不过一步之遥,终究没能迈出最后这步。后悔是关于选择,不是新旧理念,这改变不了,这不是主动选择,他的经历和身负的利益决定他只会这么选。他后悔的是该听他哥的,多和范纯仁处处,范纯仁固执不通变通,难道是他真的看不懂?不是,他只是有自己心中的坚持。

苏辙摇头把思绪清理,结论非常明了,他必须走。谏台的人正在更换,谁都能看得出新党很多人借机回朝,他太懂了,当年他从外回朝进的就是谏台。

苏辙心里突然有些痛,关于当年那场事他错了吗?章惇面临整个谏台的攻击,他浑然不惧,在朝堂和台谏硬顶。苏辙的那个折子让章惇变了脸色,或许他不会想到苏辙会攻击他,在章惇眼中,那个时候多一个苏辙不多,少一个不少。但不应该是苏辙!人不应该因公废私,但人一样应该有情谊。

苏辙苦笑,难怪他老哥喜欢杨元奇,这是苏辙对杨元奇第一次肯定的评价。苏轼和他不一样,他在乎情谊,他们老少才是一类人。

苏辙的帖子很快被批准,出知汝州。这在坏事中不算很坏的结果,朝堂大佬被贬谪去地方是正常流程。还能出知地方,这就是息事宁人。前面旧党内斗,不很多也是出知地方,造福一方。就这个罢官转任还是留给这个副相最后的体面。

……

陈氏从太原来了一封函,反正就说些想念孙子孙女,这让开封几个女子诧异,谁都知道她想,但专门写信来说想几个晚辈就蹊跷。

潘金莲的来函让几个人猜到一些,陈氏知道杨家和苏家的关系深,这不是大事。但杨元奇以寻舅舅为借口送苏轼南下,这就太容易被人做其他解读。陈氏有点担心会出问题,就想把儿子女儿甚至几个夫人都拉回太原,开封不呆就是。潘金莲意见还是能回去就回去几个,省的陈氏牵肠挂肚。自从杨元奇南下,她心绪不是很稳,估计也不仅是杨元奇,和她那失联多年的老哥也有关系。

李师师、陈妙常和扈三娘大眼瞪小眼不知道怎么办,扈三娘职务在身走不开,杨过似乎也不好走,那杨思甜和陈妙常也不好走,两个人眼睛盯向李师师。李师师晕了:“我又没孩子,我回去母亲看着还烦!”

扈三娘说:“要不你们都回去,我留在陈留就好。”

几个人商议来商议去。最后,陈妙常带着杨思甜回太原,留下扈三娘、李师师和杨过,这怎么看怎么像儿女互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