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风来了哦 667(1 / 2)

朝堂有人开始转向了,这是必然的,当今官家春秋鼎盛,他有意新法,总会有中下官员这个时候出来上折子。

第一个在朝堂上发声的人是礼部侍郎杨畏,作为旧党宰执吕大防一手提拔的人,这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人,这已是高级官员。

杨畏举荐章惇、安焘、吕惠卿、邓润甫和李清臣等人。大加褒杨当年神宗建立新政,与王安石共同创行新法,国富民强,对内民富粮足,对外示之以威,最终成就元丰盛事。

赵煦召杨畏入对,杨畏把新法的核心和当年的推行进行了一个详细阐述,道就新法而言,王安石已然故去,章惇大才却还健在,理当重用。事实上,就当年新党的最有资历的人,一个是章惇、一个是吕惠卿。蔡确已经死在岭南,吕惠卿实际为新旧两党难容,特别是新党拥趸,毕竟是他让王安石彻底倒台。其他人资历是不够的。

赵煦想用新法,这个时候能找到的牵头人只能是章惇,也只有章惇回来,才能把散乱各地新党的人凝聚起来,在政事堂才能对旧党压制。

章惇,章楶的同族,福建士族。章惇大才也是能吏,但章惇黑白极其分明,关于政治,真的能完全分出黑白吗?!或许政治用左右这个词更为适合。而且,章惇是个性情中人,性格上的棱角年轻时候大部分人都有,章惇年轻时候是,一直都是。你可以说他活得纯粹,也能说他不懂变通。

赵煦还未做最后的决定,新进御史来之邵弹劾左相吕大防和尚书左丞郑雍,宋夏合约之后战事又起,他们两个必须承担责任。来之邵认为这事实则是他们被蒙蔽,致使边境松懈,被西夏趁机攻占麟州,生灵涂炭。

吕大防没有自辩,来之邵的弹劾和杨畏的举荐让他实在难受。风向在变,他知道是时候离开了,只是当捅向他的刀来自于自己看重的人,他感觉风很冷。

吕大防辞相自请外出,赵煦准了。朝堂并未起波折,赵煦作为官家真正掌权,首相可以更换这几乎就是种默契,怕的是首相不愿,那才是大规模政争。作为首相他受命山陵使本来就有这个意思在内,山陵使是个极其带有皇恩的职位,无权却尊贵,一般都是首相担任。这样首相才好离开朝堂,让新上来的上位者自己做个选择。在政治稳定的年代,既然赵煦的选择不是他,他就得离开,他不是权臣,大宋到今天为止,没有权臣。大宋相权被拆得七零八落,太后和官家只要不糊涂透顶,就出不了权臣。

郑雍也走了,弹劾带上了他,吕大防都走了,他也不会折腾。

政事堂调整了,以赵煦的意识。

尚书左仆射(空缺)

尚书右仆射:范纯仁

中书侍郎:李清臣

门下侍郎:苏辙

尚书左丞:邓润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