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两兄弟的深谈 317(1 / 2)

梁氏问:“武器定了?”

杨元奇点头。

梁氏说:“你晚辈第一次来,总得给你点礼物。那点武器就不算了,我这里还有一件软甲,贴身穿还是有些作用,多一层是一层,反正不重,你一会拿回去。”

杨垣紫道:“小弟,拿着吧,比杨家的好。”

杨元奇谢过梁氏,这不用客气。

这时候有官家过来报,秦凤路提举秦凤路常平仓种大人遣人过来,问是否折可适大人在外打了几件武器,铺子有人想过来结算。

杨元奇一脸惊异的问梁氏:“是哪位种大人?”种家几乎全在家中,是西北这几十年来崛起最迅猛的将门。

梁氏说:“种师道,他原来武职,后来通过考试转文职,刚刚调任提举常平仓,有部分军伍费用从他那里过来。他和折老爷很熟悉,和你父亲倒不一定,不过他堂兄种朴和你父亲应该有过交集。”

杨垣紫已经把事情确定下来,过来的押司看到杨垣紫来确认,又见到梁氏旁边的杨元奇,问了句:“是不是杨家公子来了?”

杨垣紫回道:“就这么点东西,他是去环州。”

押司点头:“我就随口一问,种大人是奇怪怎么就要这么点,喊我来求证一下,现在倒是懂了。呵呵……”这么点小东西这些将门之间不会多问,送给的也是杨家的人,估计杨家终于有人要去战场了。要是大批量那谁都不敢。

杨兴武在大西北西夏战事中名声鹊起,但杨家在西北将门弱势,无他,杨家没人!要是杨兴武的几个堂兄弟都在西北,那情况就会不一样,亦如现在的种家军,能追溯到大宋开国起的折家军。杨家军?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杨垣紫谢过押司,押司拜别,环州驻有“种家军”,杨家跑去环州,倒是让他有点好奇。

西北人来看,杨兴武离开麟州升任完全没有问题,但后续无人就让人有点徒呼奈何,那真是杨家崛起的一次机会。

……

杨元奇、杨垣紫、杨元忠和李氏坐在一起,这是杨家小一辈非常正式的一次交谈。

杨元奇说:“堂哥,昨天我问了姐姐折家的一些情况,我父亲一直认为杨家搬去开封其实是杨家最大的失策。不是开封不好,而是杨家这么点东西,在开封是撑不起的。我父亲到西北是因缘际会,只是他呆久了,看得就多。我们的祖辈是靠军伍起家的,大宋朝行文事固然比行武事要好多少倍。问题是杨家没有这个底蕴,或者说没有这种书香底蕴。”

杨元奇继续道:“你回开封是要去国子监的,通过考核拿到出身重要,但哪怕我作为潘家进士的女婿,最终,一样认为我的未来在这里,我毕竟不是入赘潘家。开封杨府你的意见会非常重,我们堂兄弟这里聊,是希望你能好好考虑。”

杨元忠知道杨元奇愿意开诚布公和他说这个事,是希望杨家能把步调统一起来。父辈已经有了这个想法,临安他那个叔叔就要杨元再来西北,只是碍于年纪还没北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