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代价 311(2 / 2)

慕容氏赶紧把人喊来,杨兴真和于氏一起,却只见到了潘金莲。

潘金莲道:“夫君去国子监了。”

慕容氏问:“去那里干嘛?”

潘金莲道:“他是那里的学生,既然弹劾他行为不端,国子监总要出个说明。”

杨兴真等几个人脸色好了点点,国子监应该不会说杨元奇不行。

潘金莲道:“我回一下潘家,我爹爹应该回来了。”

大家齐齐点头,这事老岳家是要出面。

……

潘府,潘易岭清楚,杨元奇教坊司的事终究惹人烦了。

这些小事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干,但也绝不会是杨元奇一个人犯。你又不能嚷嚷别人可以自己为什么不行。这种弹劾最烦就是这个污点,朝廷不处理这个奏章会留存,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潘金莲沉默不语。

潘易岭道:“没有其他奏章事情不会大,政事堂没有传出其他消息,那估计也没人会继续上折子了。这么点事没必要揪住小辫子不放,太用力大家也会烦。”

潘金莲所虑不是这个:“这奏章说了老爷管教不严,杨家本就是将门,老爷这个宪台好不容易做安稳,以后再进一步就烦了。”

潘易岭叹道:“也只能等等了。”

……

杨元奇去国子监的路上一直在想,也许这就是苏轼离开的最大原因。整天在这泥潭摸爬滚打,一旦你看开就会腻烦。开封是大宋的核心,什么事都容易放大,

杨元奇甚至不觉得是教坊司的事,这不过让人烦心而已。真正的问题在于顔楼,顔楼的规模太大了,那这里面的利益就大,杨家的权势很容易会被人认为过线了。

他刚来开封时候就很清楚,顔楼要开关键是利益关系,不是顔楼本身。但问题是现在顔楼开始启动,大家陡然发现这是一个庞然大物,那不好意思,杨家要得太多了。

甚至像高家曹家这种家族,内部都会有争议,杨家有没有实力牵这个头。虽然杨家是以整个太原顔楼入股,但总会有人认为是杨家。

杨元奇懂了,他得走了,这远比他想的要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