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李格非清流 238(2 / 2)

杨元奇就是这么滑溜,李格非要追究他报名的事,他就赶紧把话题引到其他有兴趣的地方,一会就能把这事忘记。

杨元奇说:“开封府查案谨慎,什么事都讲证据。我却是不管来着,十有八九就是东街王家,家主叫王花。”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上眼线,大宋朝最大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就是权利极其分散,指不定哪天某个场合说起王家,有人就来一嘴。

李格非看了看杨元奇和孟励:“哼!天武军不是最近在那一带帮忙维护治安吗?!”官场的人就是这么会借力,你都和孟励跑来找我,你们两家关系不一般,知道了人还不会找点事给他?!天武军就算寻个由头去抄王家场子,大家知道内里杨家被他们骚扰过,也不会去管。要管那就得绑架案一并算。

杨元奇大义凛然的道:“这就有点仗势欺人了吧。”

这话要是一个刚进官场的平民子弟说出来,没问题。杨家一个将门弟子这么说就太不要脸了,将门仗势欺人的事还少么?!何况对方还给了这么大个由头。

李格非差点笑出声来,这货真的适合混官场啊。

李格非道:“别给我说这话,你要这个样子,我都不敢把女儿丢给你。”

杨元奇赶紧回道:“呵呵,还是李叔智慧,一听就透。其实是我把话放出去知道谁干的,王家都不带点动静,那我就不逼他了。”有没有放话?杨元奇觉得就是有,你听不懂是你的事。

李格非眼睛一眯,杨元奇这话意思这个仇现在不能这么算了,已经太晚了。李格非道:“不要搞错了人。”

官场会有各种隐性规则,说不上道理,但大家就会这么干。比如两个小辈冲突,事情小,就会私底下解决。不涉政治的时候,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不都没好日子过,官场子弟多纨绔啊。

孟励在旁加了一嘴:“好像这事发生有些时候了?李小娘子和赵公子也受了惊吓。”

李格非清楚孟励这话有挑拨之意,心里一样有火,对啊,我女儿差点被拐了。赵家有没有收到什么邀约他不清楚,李家反正是没有,谁在这世上不是为了家人?!

李格非轻轻敲着桌子:“哎……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论起不要脸,大家都一样。李格非是书生吗?是!但也是不折不扣的一榜进士,还是苏轼的门生,文章学问显达。所以李清照的母亲,李格非的王氏就是当时的宰相王珪的女儿。

李格非说:“倒是要问问李之纯李大人,案子这么难?!”他女儿在开封受了侵扰,问李之纯没错啊,他和其他人又不熟。

杨元奇和孟励心里都疙瘩:李之纯估计得烦死。所谓一入进士就清流,这里面的朋友圈太大了,这就是道理。

清流:指水的上层,流动很快,意指升官快。比如:一般来说,李格非,他国子监学正是七品,他考评只要是上等,在国子监呆6年,还是正七品。但如果有机会,他就能直上五品,因为2年一次的考核都是可以算上的。这在其他官员是幸进,在进士上就不是,还很正常。杨兴武就得一级一级往上爬,6年后升职,你一般就是正六品,中间两次你错过就错过。

这也是为什么看着那些进士出身官似乎不大,四处调动,张口喷人,别人是清流啊,可能他那个清流官都做了七八年了,一个机会官职出来能让你傻眼!何谓清流官,比如现在国子监太学正,这种做先生的不是进士能来干?!

很多父子进士的,父亲高官,儿子跑去编书十多年不升职,和个人道德没关系,父亲会把自己儿子压制十多年?那会叫道德?那叫沽名钓誉。别人是清流官,在养望呢,不是进士你能去官府中枢编书?!

同样,一个清流出身高官得罪了他赖以生存的清流,他就极其麻烦,因为他本身就是借这个圈子的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