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书房深谈 203(2 / 2)

杨兴真沉思后就说:“嗯,恰好开封顔楼想来太原也有预留给我们的股份,给出去就是。开封杨家也凑不出这笔钱的。”

杨元奇点头,范家应该会满意这次顔楼的股份吧。

……

杨兴真和杨元奇散去后,杨兴真去拜见母亲慕容氏。

于氏也在慕容氏这里,眼圈有些红,哭哭啼啼。

慕容氏气不打一处来,说:“兴真,杨元奇来开封安的什么心,我们都还不知道。本来今儿杨家这么大堆人,逼一逼他,他总得去跑跑,你这样,以后忠哥儿怎么抬头见太原一系的人,你可是他爹!”

杨兴真回答:“母亲先别生气,元忠这事已然是错,不自己去认,以后就能在太原抬头?杨大哥不是普通人,是实实在在的宪台。”

于氏在一旁说:“太原是蒸蒸日上,杨家这个爵位丢掉当年也和太原有关,他们就不出力?!”

杨兴真叹道:“上一辈的事,小辈如何说得清,又如何能让他们承担?!关键是后面,这是机会,不能永远拖着。”这事事关他们的父辈,怎么说也不该杨兴武来担。何况,说起来,慕容氏和李氏那时候亦然有错。

慕容氏说道的是其他的事:“现在爵位你们几兄弟说好你来承袭,忠哥儿那一辈呢?杨元奇……可是……”

杨兴真道:“母亲!杨兴武大哥要还能往前多进一两步,一个虚的爵位在哪家真的重要?!我们要这个爵位不也是为了忠哥儿有个正经出身?!忠哥儿有心入官场,他就一定很差?!”

慕容氏和于氏呆住了,这才是关键,大宋朝爵位本身并不重要,散官多如狗,多了点朝廷薪水而已,关键在于将来的职官,你能走多远。爵位更像是凝聚一个家族的图腾,让后人记得祖辈的荣光,不要埋没了自己的祖宗。

杨兴武又说:“哪怕忠哥儿入国子监,能把名字往前排,也需要杨家的人一起出手吧。”这又是一个事,这事倒是杨元奇办得6。

于氏唯唯诺诺,就现在局面,太原才有能力承担杨家大部分外事。 杨兴真叹气说:“我在临安,其实和三弟杨兴实一样的作用,他地头蛇都这么麻烦,我也就能出出主意,一起跑跑。当时,还是杨元奇娘子家出了些力。有些事我们看着难办,就是因为现在杨家在官场没人,只有官场越往前,事情就越好办。我们这一代起来的只有杨兴武大哥,下一代呢?他们起来了也许那个爵位在哪家都不在意了。”这话有些片面,随着官场走得越远你遇到的事也会越大,一样不好办。

慕容氏和于氏不再说话,这的确是有可能的。一个家族只要在上升阶段,内部龌龊事情就会少,只有无力扩张了,大家把眼光放到家里存量上来,事情才会变糟。那往往就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