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搁谁谁不麻呀 23(2 / 2)

沉吟了许久,还是原本正打算出征的张绣打破了这该死的宁静。

“叔父大人,监军大人,战事紧急,不如立即召回伏兵,加急驰援潼关吧。”

“不可,函谷关失守,西面的贼军又岂会不知?若我等急于班师,贼军趁势掩杀过来,又当如何是好?”

张济这个老军阀要沉稳得多,他考虑到了先前已经用出的诱敌之计。只是如果继续留下大军设伏,以图全歼敌军,长安那边又当如何?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就继续按监军大人计策行事,先彻底剿灭了这伙贼军,以免腹背受敌!”

“那若是这五万贼军直奔长安呢?潼关守得了多久还是个未知数,一旦在此耽搁些时日,两路贼军对长安形成了包夹之势。若是长安陷落,失去了根基,哪里还有你我的容身之所?”

张老将军心中焦急恼怒,声音中也多了几分厉色,张绣便也不再作声,犹豫踌躇之际,众人的目光便齐齐地看向了我。看来我不得不尽快拿出点办法来了。

“诸位稍安勿躁,我有一计,可得两全。长安固然危急,不得不救,然数万贼军蛰伏于后,亦为大患。何不效法齐桓公,悬羊击鼓之计?”

张济闻言,沉吟了片刻,随即言到:“不妥,贼人知我所必救,如何得信?”

“将军勿忧,可另遣少将军绣,引一军伏于南面山中。贼人中计退去则罢,若得识破,贼必以我等计穷,舍资减装,倍道疾追。”

“如此,少将军引军抄掠贼后,辎重器械,尽可焚之,贼必乱矣。将军可再遣一军殿后,只需稍阻贼势便可,余者可星夜兼程,往潼关驻防。”

“量彼孤军深入,又无器械,如何能久?若能保潼关无恙,两地之贼,皆不足虑也。”

“监军大人思虑周全,依此计行,可保无虞。”

于是张老将军立即下令撤回所有在军屯田野中做戏的军民,收拢埋伏下的人马,准备班师,张绣也领命带着这支原本准备突袭敌营的精锐,到南侧的山中埋伏去了。

老将军加急安排人手在军营中各处多插旗帜,又捉来近百只羊悬挂起来,任它们的羊蹄子在鼓面上敲打,发出一阵阵杂乱的鼓点。既然留有后手,这部分的戏自然也无需做得太真,大可留些破绽引诱贼人上钩。

至于民屯的那些百姓,我打算让他们各带些粮食进入山中暂避,待得歼灭敌军之后,再恢复耕种。虽然这么做必然会极大地贻误农耕,但总要好过沦为贼军劫掠宣泄的对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或许还能保住些收成。

除了张绣领走的最为精锐的五千军兵,和徐行殿后,随时准备着列阵应敌的一万五千人马,其余人等都在简单的清点过后,日夜兼程地向潼关进发。若是立即出发,全速行军之下,明日傍晚时分想必就能抵达潼关。

量那些黄巾余党,收编降兵,安稳人心也要花些工夫,应该也不见得会立即对潼关发起猛攻。最多两天,最多还需要再坚守住两天,再加上长安城中的援军,只希望他们一定要坚守住这道最后的屏障。

至于那略有些法术的大贤良师,等我入京面圣之后,再让小皇帝想办法对付就好。我相信萝神将这两件事凑到一起让我解决,那其中就必然会有所瓜葛,即便不能拼个两败俱伤同归于尽,至少也足够暴露出一些破绽了。

安排过后,大军已经尽数撤离。而留在原地的这座空营,也终于等来了那期盼已久的来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