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荒政三策 34(2 / 2)

郭奉先轻轻回忆道:“之后,在州府的会议上,当时担任北平城知府的张世奇率先提出三条策略解决了这场危机,而后,张世奇声称都是他手下一名官员在酩酊大醉之际不经意间说出了这三策,正是这三策让方大人发掘出一位极其难得的人才,哈哈。”方乾听闻,呵呵一笑。

郭奉先接着说道:“也是因为这次成功解决危机,时任北平城知府的张世奇得以升任安宁郡郡守,而那位官员也直接晋升为平福城的知府,掌管着整座荒州的经济命脉。”

此刻,徐平安瞪大了双眼,官员跨级升任知府,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

看到徐平安惊讶的表情,郭奉先接着说道:“平安,倘若你面对荒州三郡的严重饥荒,你将如何应对?”

徐平安思考良久后回答:“首先看重中州朝廷的赈灾举措,各地方政府应率先开放官粮来稳定民心,然后……”话说到一半,徐平安停下了话头,然后等待官府粮仓的粮食吗?倘若正如郭奉先所言,朝廷委派的赈灾官员被贪污一空,待到官府粮仓耗尽,接踵而来的恐怕便是民众的暴动了。

随着徐平安脸色越发阴沉,郭奉先笑道:“当时的情况正是如此,但我们事先得知了贪腐的事实,因此才有了这一套独一无二的荒政三策。首先的策略是,大兴土木!”

徐平安听闻,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三个人,最后将目光投向提出这个主意的余淼。“大兴土木,大兴土木!”

“不错,大兴土木,在饥荒时民间工人工价最为低廉,正好借此机会进行房屋修缮,绝对划算!你知道为何吗?”郭奉先看向徐平安询问道。

“以工代赈?既推动了城市建设,又解决了众多流离失所的饥民的困境。”徐平安凝思片刻,眼神愈发明亮的看向郭奉先。

郭奉先在旁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第二策又是什么呢?”徐平安急切地发问。

“纵民竞渡!官府牵头组织大规模娱乐比赛,自春至夏畅游湖海。民众本就热爱这些活动,手头又有了钱,跟随官员泛舟湖上、观光盛餐,周边风俗热闹红火。随之而来的是百姓休闲活动的蓬勃兴起,各行各业商贾赚得钵满盆盈,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商业得到了持续的推进。”郭奉先继续道。

“虽解决了百姓的就业和缓解了百姓的恐慌情绪,但要有足够的粮食才行!”徐平安充满疑虑地说。

“我所说的第三策就是提高谷价!””郭奉先神色凝重地阐述道。

“提升谷物价格!这如何能行,原本百姓们的粮食就供不应求,市场上的商人更会借机抬高价格!”徐平安的言语中充满震惊。

“平安,智者解决问题应将视野放眼于全局,考虑得深远且持久!”郭奉先看着徐平安激动的样子,耐心地解释道:“在灾害季节,官府往往会采取措施平抑粮价,以防奸商趁机囤积居奇,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市场上粮食供应短缺。而此策略正以行政手段抬高粮食价格,使灾区的粮价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四方商贾竞相购买大米。大举的粮食涌入灾区,解决了棘手的粮食运输问题,而粮食一多,再以行政手段压低收购价格,使得外来粮食因高昂的路费而滞留在灾区地界,那些商贾面对每日逐渐下跌的粮食价格也无能为力,久而久之,粮食价格回归正常。如此一来,便彻底解决了荒州的危机!”

徐平安听后震惊不已,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愣愣地盯着眼前三人,特别是站在右侧角落的余淼,这三策开阔了徐平安的思维,良久徐平安回过神来,恭敬地向余淼鞠躬致意:“余大人之才,挽荒州于危难!”

“小公子客气了。”余淼亦鞠躬回应道。

“其实你余叔叔早就具备了担任郡守的能力,但由于平福城的地位至关重要,在找到合适的人选之前,只能暂时劳烦余叔叔了!”此刻,坐在桌前的方乾惋惜地叹息道。

“平安,此次让你前来倾听,是希望你明白,书本上的内容能让你入这门场,但能解决百姓的问题才是关键!”方乾严肃地叮嘱徐平安。

“平安知晓,请父亲大人放心!”徐平安郑重承诺。

看着徐平安清澈的眼神,方乾欣慰的笑道:“去吧,好好出去转转,这城约莫这还要留上几天,好好体会。”

“那孩儿告退。郭大人,余大人,学生告退!”

徐平安走出房间之际,方乾转向余淼询问:“咋样,吾儿还行吧!”

余淼摸了摸胡子,笑着回答:“是个可塑之才!”

“那还用说!小公子可是很聪明的,不过话说过来,老余!我可是听说咱平福城商贾众多,没事就往咱余大人府上献些琼浆玉液。”

“请止言,今晚我将从府中携几壶珍藏的美酒赴宴,方大人,郭大人,我们今晚定要不醉不归!”余淼打断了郭奉先的话语,急忙做出安排。

“甚好,甚好,哈哈哈!!”

伴随着房间里欢乐的气氛,门外的陈胜轻轻地摇了摇头,低声自语:“哎,我家方大人今晚恐怕又要有人搀扶回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