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府试之始 17(1 / 2)

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在休息的期间,徐平安除了温习四书五经外,方乾还在夜间要求他写文章,并为他讲解内容和指点不足,几日后,府试的日子悄无声息的到来。

出发前,徐平安还特意去看了下裘征和苏旭,苏旭在徐平安走之前还提醒道:“作为县案首是要提堂的,注意了,在知府面前别失了仪态。”

徐平安听到苏旭的叮嘱后,躬身笑道:“老师,平安明白。”

当徐平安来到考场号后发现,每个差役面前都有一长长的队伍,根据科考规定,府试根据县试考取人数而定,将每个县试考点根据人数分为大县、中县、下县,大县取30人,中县取二十人,下县取十人,而北平城作为一州之核心,参加此次府试之人多达几千人,但只取其中一百人左右。

当徐平安走到检查的差役面前时,差役对其笑道:“徐公子,您是一县案首,当提堂,可不用排队就可进入的。”

徐平安闻言笑了笑,在走入旁边的特殊道路被检查后走入了考场。

自古以来,府试与县试的考试内容相差无几,区别在于府试不让归家,考试期间除了考引外,不让外带任何物品,笔墨纸砚由考场提供,夜里需求的被褥等也是由考场发放,当然,考场也根据每户人的情况不同,可收钱对其进行升级,花钱在差役那里买些干净的被褥等也不罕见,各地区也都大同小异。

片刻功夫,府试考官便站在高台前朗读起考场纪律,随后便将本次考试内容写在题案上,由官吏进行巡视。

作为案首,徐平安则和另外四名县案首一同坐在第一排,在考官的眼皮底下进行答题,在此期间考官们还会时不时巡视记下他们的试卷,这也代表着官府对于案首们的重视。

当徐平安看到题案上的策论题目后便陷入了沉思。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突然,徐平安脑海中灵光一闪,顺序在草纸上将想法写了出来,随后不断在草纸上完善话语的和结构和调整顺序。为首的考官本来见面前的五名案首都在思考,他很满意,毕竟这次他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去出题的,但见到徐平安已经开始写了,另外四人还在沉思,这就让他还是好奇起来。随后他默不作声的走到徐平安面前,扫视着徐平安在草纸上写的内容,微微点头,随后朝着另外几人走去。

对于考生来说,四天的考试时间过多又漫长又迅速,徐平安夜里见过挑灯答题的,也在夜里见过仰头痛哭的,毕竟要想参加后续的院试就一定要通过此次的府试,府试每年四月开一次,院试可是每三年之内在8月开两次,整不好几年时间就耽误进去了。徐平安将头裹进棉被里取暖,明天就是最后一场考试了,他无任何意义去思考他人,闭眼休息才是正题。

第四天中午,当徐平安写完最后一道试题后,认真仔细的翻阅起自己的试卷,自己工整,内容还算充实,有四下看看周围的考试还在奋笔疾书,顿时一股骄傲涌向心头,就算拿不到案首那也是最快的,心里正高兴呢,只听“考试期间注意考场纪律,在发现交头接耳的直接驱逐。”徐平安抬头看见高台上的考官看着自己,小脸一红,整理了下自己手中的试卷便起身向考官走了过去。

“考官大人,学生交卷并请求当堂面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