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月湖游历 6(1 / 2)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安宁郡北平城西有一处湖泊,名叫月湖,湖水清澈透明,而且非常静,静的像一面镜子,和蔚蓝的天空浑然一体,倒映在两边的山色,好像水里长出一座座秀丽的山峰,水面上不时有鱼儿跳动,湖中心有一亭子,这里多是文人墨客书笔撒墨的好地方,每逢六月,荒州都要在此处举办北宴,以诗词作赋的比拼角逐出当年的荒州才子之称,而现在正是伏月之季,湖中过往游船也多了起来。

在湖东岸边,一支简易的竹筏上正坐着一位老者,老者面前有两位三四岁左右的孩童正抱脸听着老者的授课,只见其中一名男孩全上上下**的,脚边那还未成熟的莲藕像是在证明着什么,他随意拨弄下头发,认真地听着老者的话语。男孩身边一位小女孩端坐在老者面前,一双大大的眼睛如同星星般,散发着无尽的灵气和可爱,小女孩眉毛弯曲如弓,透露着机智和聪明,但眼角的笑意却证明她不没有认真听老者授课,毕竟他们还小。

“徐平安!”那名男孩立马坐直小声道:“先生。”“我说的你都记住了?”徐平安高声道:“先生,都记住了。”老者摸了摸胡须,“好,那你来给我说说我们大汉的地域分布。”

徐平安思索片刻朗声道:“大汉,建国三百余年,当朝皇族为李族,整个大汉分为五大区域,分别是位于中心的中州、东面临海的沧洲、西面充满沙漠但地域辽阔的莽州、南面有各种奇人异事的万州还有就是我们的荒州啦。”

老者眯着眼,坐着摇椅轻晃着,“还有呢。”“还有,我们大汉周边有两个国家,分别是西边的大燕国和北边的大辽国。”说罢,徐平安气愤的敲打着水面,“他们都是坏蛋,总是和我们打仗。”“平安,这世上本无太平可言,只要有国就有分歧,有分歧就会有战争,无论是大汉的李家、大辽的耶律家还是大燕的司徒家,都想吞并这世道,完成祖上秦国始皇的威仪,我们大汉占据着最富饶的土地,能有现在着歌舞生平繁荣的场景,离不开向你父亲那样的人,没事多学学你父亲。”老者看着远方那文人墨客豪情的样子,似乎是陷入了某种回忆。“哼,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就让我跟阿娘的姓氏,偏心,哼。”“小弟,你又说父亲坏话了。”旁边小女孩笑嘻嘻的说道。“我是哥哥,我才是小妹呢!娘和父亲都说是我先出生的!”“臭弟弟、臭弟弟。”见女孩死不承认,徐平安撅起小嘴扭过头去。

“等你们长大了,就知道这个世上不止这三大国家,在沧洲海外还有一些由小岛组成的群山,我们管那称为海外群山,那里……,算了,等你们长大了自行探索去吧,哈哈。”

老者站起身:“好了,都回家去吧,马上你们就要入蒙学了,回去好生准备。”然后摸了摸徐平安和女孩的头额。

徐平安和女孩起身躬身道:“先生,学生告退。”说罢转身跳下竹筏向大路走去,路口,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绸服的老者上前道:“公子、小姐。”徐平安笑嘻嘻的抱了上去“福伯,想死你啦!”福伯抱起徐平安,用头碰了碰徐平安的小头,一脸笑意,“福伯,我想去那边看看。”只见小女孩手指着岸边一群人集结的方向。“好,这就带公子和小姐去转转。”

“小弟,快快,那边有糖葫芦哇。”说罢丢下人群便向卖糖葫芦的地方跑去。“方钰,你在叫我弟弟我跟你急眼啦。”随后甩开福伯等人追了上去。福伯无奈的摇了摇头,微微侧身示意,只见身后十多名身穿布衣的汉子悄悄跟了上去,福伯笑眯眯的看着前方奔跑的孩童,年轻真好。

在月湖北岸,坐落着一处高楼,高楼下架起一座高台,上面坐着两位身穿锦服的老者,在高台下方,摆放着数十张平桌,每个桌子上都有人在奋笔疾书的书写着什么,外面围满了看热闹的群众,不过多位书生打扮,湖边还停着几艘秀船,时常有杂役往返于高台和秀船之间。在一艘颜色较为素雅的秀船内,船内摆放较为简洁,朴素的茶桌上放着一盏熏炉,淡白色的轻烟徐徐飘来。在茶桌一侧,一名看似桃李年华的青衣女子双手捧着纸帛,小嘴静静的读着纸帛上的诗句。

“拾得柔条弄浅波,清风吹断采莲歌。又移小艇前汀去,莲叶稠时柳叶多。”“好诗。”声音如黄莺出谷,珠圆玉润,令人陶醉不已。“兰儿,作诗者是何人?”

“小姐,是这次夺魁的大热门,名为苏旭。”身旁站立着一位白衣少女兴奋的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