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府之乱 2(1 / 2)

、金银皆可自行处置。凡登上城池者,赏银百两,凡击杀守城官员者,赏银千两,官升一阶!”

自古以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便是激发将士战力的源泉。随着命令的下达,辽军大军开拔的战鼓声远远回荡。

此时,永安府的守军们身穿铠甲,手持利刃,守卫着城墙上的每一寸土地。他们的眼神坚定,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永安府的最后一道防线。敌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的战鼓声震耳欲聋。他们手持长毛和弓箭,冲锋向城墙。城墙上的守军迎战而上,他们用坚实的盾牌挡住敌人的攻击,用利剑刺穿敌人的盔甲。战场上的厮杀声、呐喊声和惨叫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悲壮的交响乐。城墙上的守军奋勇抵抗,但敌军的人数太过庞大,他们不断地冲击城墙,企图攻破城门。城墙上的守军士气渐渐低落,他们感到力不从心。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知道,只要城门还没有被攻破,他们就还有希望。城墙上的徐青严看到守军的疲惫,高呼:“将士们,我们的责任就是守住这座城池,保护好百姓!现在,敌人正企图攻破我们的城门,我们不能退缩!我们将坚守到最后一刻!死不退缩!”

徐青严的话就像春风一样激励了将士,他们重新振作起来,再次投入到战斗中。他们拼尽全力,不断地击退敌人的进攻。城墙上的战斗变得更加激烈,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永安府城墙上,守城的将士躲避着一波接着一波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弓箭雨进行的远程打击,有规律用弓箭齐射敌方攻城士兵,伴随着鲜血与惨叫,弓箭射完了就搬石头往下砸,身边的将士上一眼还在和自已一起搬石头,下一眼已经凄惨的躺在了地上。随着辽国简单粗暴的进攻模式,防守的将士同样损失惨重。

城墙上,卫庭在艰难的射出一箭后,抽出自己的长刀向登城敌人砍了过去。随着守城将士的牺牲,辽军士兵登上城墙的人越来越多。卫庭看着远方的郡守徐青严,只见他单手扶着汉字大旗,一手持剑刺向冲过来的敌人。这时,只见徐青严向卫庭大喊:“卫将军,快,用石漆,用石漆,快!”卫庭闻言,立刻边厮杀边喊“点石漆!”“点石漆!”“点石漆!”。闻言将士们点燃石漆,大火沿着墙体瞬间点燃了整个战场,大火无情,它不止阻挡了攻城敌军的登塔,己方多数将士也造成了不小的烧伤,面对熊熊大火,坠下城墙的人不计其数,整个战场弥漫着烧焦的气味。

这时,城外传出“当—当—当”的声响,只听城墙上守兵大喊“收兵了,他们收兵了!”辽国将士听到金声快速的向后方涌去,一时间战场乱作一团。最后,辽军全部撤退,逃离了战场。

永安府,血海滔天,随着战斗的结束,城墙上的守军纷纷下了城,他们走进城中,看到了战火中的废墟和伤亡的同胞。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城墙下是密密麻麻的尸体,有辽人的也有汉人的。在墙角的一侧,卫庭看见了一位青年正靠在墙边,铠甲上血迹斑斑,胸口被箭矢洞穿,身上多处砍伤,气若游丝。卫庭立马上前拽住青年的手“卫年,卫年,我的年儿,你怎么样了!”“父亲,儿子没给父亲丢人,没有丢咱卫家的人!”这位名叫卫年的青年五官精致,皮肤黝黑,但原本锐利的眼神此时却空洞无神,鲜血顺着伤口缓缓流出,到底还是去了。

城墙下,原本一万守军还剩四千余名,伴随着惨叫和鲜血,多数人却闭目休息,因为他们知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远处城内大街上,站着百名妇孺儿童,没有一名青年,他们多数不是本地人,随着他们的丈夫来到北境,她们盼望着自己的男人能活着走到她们身前。有的人已心力交瘁,痛哭流涕,儿童们看着远方飘展的大汉旗帜,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有人牺牲,为什么要有战争,为什么要去坚守这座城池。许久,妇孺抹干了脸上的泪水,投入到后勤工作中去。

此时徐宅内,刘云兮的痛苦嚎叫在园内传递,婢女端着盆和毛巾进进出出,院外是焦急等待的亲人,许久,稳婆从房间出来,对着徐业摇摇头,“公子,令堂可能碰上“产难’了,老妪无能为力,哎!,目前令堂是晕过去了,后续再想想办法,老妪有点累了,先去歇歇。”“稳婆辛苦了,我这就带你前去休息。巧儿,照顾好我母亲!”“公子放心。”巧儿急忙回复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