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物至极则反,开水白菜的胜利(1 / 2)

  对方很得意,总算说到了点子上。其实,钓鱼台的国宴菜系独立于八大菜系,主要以淮扬菜为主,近几年为了适应国宾的口味,才相继推出了川菜和鲁菜,以及其他融合菜。

  广府靓汤也主打京粤融合菜,做国宴菜不是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图这个国宴菜的名头。

  “我们做的是,佛祖吃了都会跳起来的菜。”传菜员得意洋洋地说。

  这道菜太有名了,以至于场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传清朝时,这道菜被做出来时,坊间盛赞“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菜名由“福寿全”改为“佛跳墙”。

  东南亚某国元首曾说,“没吃过佛跳墙,就等于没吃过中国菜。”

  佛跳墙蜚声中外。

  老火靓汤的人,着实被震撼了一番。

  广府的人却还没说完,仍自凡尔赛。“这道汤主材包括了海参,鲍鱼,水发鱼翅,瑶柱,蹄筋,花胶,花菇,鸽子蛋,鱼肚,虫草等。海参用得是刺参;鲍鱼则是干鲍;鱼翅嘛,金钩翅,蹄筋得是牛筋。”

  “因每种食材味型特性都不同,秉着'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的原则,每种主材单独烹制。佛跳墙一道菜就包含熬、煮、炖、煨、烩、焖全部工序。”

  所以,国宴菜的精髓也许并不在于绝密食材,也绝非样式的奢繁,功夫都藏在做法里了。

  老火靓汤的人沉默了。

  佛跳墙一出,谁与争锋?

  “月初姐,咱们这道鱼尾巴,能行吗?”问话的是传菜员蚤蚤,在听了对方做的是佛跳墙后,他的声音就要被秋风吞没了。

  吃鱼最忌讳鱼刺,而鱼尾是鱼刺最多的地方。

  林月初不确信了,闷声道:“不叫鱼尾巴,叫烧划水,也是国宴菜呢。”

  划水,在徽州方言里是鱼尾巴的代名词。这菜以道青鱼的尾部作为主料,鱼尾部是鱼身上最有力的一段,它好比鱼在水中行进时的舵和进推器,带领鱼儿向前游去。上世纪七十年代,作为国宴菜品,备受推崇。

  “国宴菜和国宴菜,不可同日而语!”广府靓汤的人哈哈大笑。

  “我本意是,大家在汤先生带领下,在这个美食快消的时代,拥抱传统美食,回归饮食真意呢。”林月初尴尬地一笑而过。

  菜肴还未上桌,厨房里已经比过了一轮。在大家心中,佛跳墙稳胜。

  只是到了来宾面前,得到的评价,又截然不同。

  包继来幽幽叹了口气,“佛跳墙需要食材、巧手、时间、心思、经验缺一不可,一道菜至少要在火上熬上三天三夜。可惜啊,白白浪费了食材。”

  换言之,广府靓汤做的佛跳墙,不地道,火候也不对。

  “敢于挑战佛跳墙,我倒是觉得勇气可嘉。”程老看着包继来的失望,包靖江的沮丧,于心不忍,出口安慰。

  毕竟食材珍贵,大家一人一筷子,也就吃光了。

  鱼划水上来,大家都没怎么动筷子。鱼尾巴实在很难调动大家的热情。况且,大家也都基本吃饱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