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_分节阅读_第1439节(1 / 2)

  世人整日琢磨文字之意,甚至以华丽词藻修饰,早脱离真正交流的本意。

  但终有人悟性有限,是以释迦弟子阿难因博闻强记,被委托负责编撰佛经的任务,因此佛经多有“如是我闻”之语。

  这是因为经书是以阿难等编撰者的角度编写,阿难哪怕记得一字不差,还是谦虚的表明——我当时是这么听佛祖说经的。

  阿难本证道之人,仍怕文字误导后世信徒,是以精益求精。完颜希尹三人自然没有阿难的神通,却无论如何都不肯错过这个听闻的机会,只能全力记忆。

  沈约再道,“人因心性而成,寻心性回一统。空间因人意识而成,因人浊念更是益发顽固,只有心性至纯之人,方能将坍塌的空间再变成本来的面目。”

  在佛经中,无坚不摧的素来都是意志,而非物质。哪怕有《金刚经》中所谓的金刚之譬喻,但《金刚经》全称本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般若说的是如金刚石般无坚不摧的智慧!

  眼中光华闪现,沈约又道,“孙思邈已证道,但他怜惜苍生之苦,想要以金刚之意志,逆流而上,带离所有人脱离苦海!”

第2129节 可移动的门

  世人真有仙人,为何看红尘混沌,却不现身指点迷津?当然了,传说中如见鬼一样的见仙,不算真正现身。

  世间真有佛祖!他倒是看破红尘虚幻,留经文传世,引导无数期冀“觉”者走上正途。

  可哪怕释迦,似乎都没有孙思邈这般的作为!

  沈约为孙思邈的所为心有悸动。

  他真明孙思邈的意思了。

  人有证悟解脱,是说修行者返还无尘心性,脱离六道轮转。但空间同样可以归一!空间因人意识而生,同样可因人无尘心性回转到本源之境?

  这就是孙思邈合并空间的理论基础!

  如此空间,就如净土?!

  何为净土?顾名思义,当然是干净的土地,但在佛经中,净土和西方极乐世界本来是一个意思,都是一个无争、无扰、无歧视、无差别的光明世界。

  世人对乌托邦的社会早就不抱希望,却不知道早在数千年前,就有觉者告诉世人,这种世界真实存在,真实的比世人能想象的极限世界还要美妙万倍。

  孙思邈要创造的归一空间,很像净土!

  水轻梦不由赞道,“妙啊,原来还有这般奇思妙想,而且看起来有望成行!”

  天涯一直将沈约的思想转译给众人,但此刻的水轻梦,却早不需要天涯的转译,可径直明白沈约所想。

  “那裴茗翠加入实验后,哪里出现了问题?”

  沈约不等天涯说完经过,已知晓结果——结局就是,孙思邈的这个构思并没有出现。若是实现,如今肯定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但眼下,沈约环望四周,感喟再道,“但不能不说,哪怕出现了问题,这里终究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创建。”

  天子基是类似净土的存在?!

  因为天子基,方腊等人被其洗濯,才会追求一个平等的世界,因为此间,完颜娄室、聂山等人才会被一层层的洗刷污垢,哪怕水轻梦都是因此而再上一层……

  真正的净土,本是应该帮助世人益发的向上!

  天涯略有叹息道,“我们不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沈约没有气馁,反倒笑道,“但现在的我们,可以重新整理。”他是越挫越勇之人,却更是平静以对的典范。

  任何问题的解决,的确需要勇气,但更需要一颗睿智的心。

  天涯缓声道,“我方才说过,孙思邈在这些年来,测算出三十六个最佳融合地点,天子基就是其中之一。”

  水轻梦突然道,“听闻世间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融合地点有三十六,和三十六洞天是否有什么关系?”

  天涯沉默片刻,“我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沈约皱下眉头,他知道古人术数理论是阴不过六,阳不超九,是以古人认为六九之极会产生阴阳循环,好用六九之倍数来推演天地循环之奥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应运而生,意思就是这些地点都是神仙居住的场所,有缘人进入,可以成仙得道。

  可这显然又是贪欲的一种变形。

  心若明,置身暗室仍明明郎朗,心若是暗,再明媚的阳光都是视而不见。

  你若是一颗心在地狱,哪怕在天堂之中,都是享受不了什么快乐。

  可孙思邈偏偏测算出三十六个最佳融合地点?

  依据是?

  沈约暂无结论,却知道孙思邈绝非凭空得来的这个结论,“孙思邈只用了其中的第一个地点?”

  天涯应道,“不错,就是这一点,就耗尽了所有的准备。”

  沈约眼角微有抽搐,“为何这般说?”

  天涯苦涩道,“当时本源世界的裴茗翠生命已至尽头,虽有孙思邈的无双妙手,可终究难以逆天。因此孙思邈将其带到离她最近的地点,也就是如今的天子基,而孙思邈和复制世界的他自身心意相通,让复制世界的裴茗翠同时至此。”

  众人微有紧张,始终不知问题所在。

  “复制世界的准备显然更足。”

  天涯解释道,“萧布衣、李靖等人经过十数年的筹划,带着所有有意参与实验的人亲临当场……”

  水轻梦赞道,“这个萧布衣倒是心胸坦荡之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