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都是聪明人 114(2 / 2)

“呵呵,你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难道没影响你的仕途?”

古人对于这种事情格外看重,他这么做算是多了一个仕途上的污点!

“呵呵,你以为我在翰林院十几年是自己愿意吗?”

常奉苦笑一声。

李长生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人间清醒!

或许从他踏入官场开始,就已经明白凶险常伴!

有人九族不够,再填一族!

而有人从根上自绝宗族之外。

这个常奉有点意思。

“你倒是是个聪明人!”

李长生笑了一声。

“哈哈,李兄弟,你也不差,看来你懂我!”

“懂个锤子,你往后少吃点吧!”

……

中平十八年。

锦衣卫突然威势大涨!

这次主要是北镇抚司的崛起。

一直以来,南镇抚司掌管了大乾朝臣的监察大权。

导致北镇抚司权利渐渐丧失。

可是就在这几年,北镇抚司镇抚杨狄带领麾下众人在大乾江湖上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甚至在麾下打造了北镇抚司的血卫!

血卫嗜血,何人惜命!

而锦衣卫指挥使手握南北两衙。

文武百官,江湖门派,皆在其掌控监管之中。

如今的指挥使王言可是中平帝身边的太监。

一直服侍中平帝将近四十年,从中平帝为福王之时便跟着了。

随着锦衣卫地位的骤然提升,王言已经隐隐有大乾第二人之称呼!

他为了巩固锦衣卫的权势,居然将锦衣卫进行了改革。

大乾立国几百年,锦衣卫也伴随了几百年。

可是自太祖登基立国之初就定下了规矩,锦衣卫不出京!

不是不能出京都,而是不能在京都之外设立外派机构!

主要是担心引发整个大乾州府忧虑,更是为了抑制锦衣卫的权利。

毕竟锦衣卫与皇帝而言是把双刃剑。

伤敌,亦伤己!

太祖曾言,锦衣卫只能监察京都,除非皇帝有旨,否则不可出京缉捕侦查。

也正是因为如此,虽然京都文武百官忌惮锦衣卫,可京都之外的州府官吏并不担心。

大乾能够安稳,州府乃是基石!

基石稳固安心,大乾才能坚若磐石。

可是这几百年的规矩到了中平帝手中,被打破了。

王言将锦衣卫分布在了大乾各州,各府!

分别设立了十几个卫所,以州府命名。

这下整个大乾官场人心惶惶!

州府官吏更是如坐针毡!

不光有吏部考核,如今多了锦衣卫的暗中监视。

可是天下百姓却并无任何感觉,甚至觉得比举大快人心。

州府乃至县衙的黑暗已经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了。

吏部不过是在官官相护,掩饰太平!

如今所有官吏多了锦衣卫的监察,想必他们会有所收手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而百姓或许能够真正感受到皇恩浩荡的公平公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