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三英战李进 46(1 / 2)

“我自幼跟随师父隐居深山,师父曾告诉我,朝廷不公,使李氏蒙难。至今两百年,还未平反。如今大汉朝廷,病入膏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我辈族人,如若还不出去,恐怕将永远无法洗清先祖的冤屈。

我下山求官,在泰山郡当了一个县令,为的是杀敌立功,拯救乱世,以求朝廷能为我族平反。我们就不必再畏畏缩缩,躲在这小小的山村里,不敢见天日。

每个人都可以顶天立地的做人。想在家种田、放牛,可以。想出去经商、做官,也可以,不会再有顾虑。”

这群族人,被我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感染,特别是那些有家人在外的族人,他们都看着我,脸上充满热情。

老者听完眼神复杂,有炙热的光芒,也有担忧、疑虑的暗淡,他嘴唇几次张开了又闭上。最后还是说道:“寒儿,你有此志,老夫欣慰。可平反谈何容易?稍有不慎,将有灭族之灾。先祖血案,历历在目。你我好容易相聚,我实在不忍你在外奔波。”

李进也豪情顿生,说道:“叔父所言非虚,起初我听闻他自称先祖之后,以为欺世盗名之徒。后又听闻传言,他上任不久,就铲除恶族,剿灭山贼,让百姓安居乐业。

又广分田地,重整商贾。照料幼小,颐养孤寡。各郡苦民无不投靠。假以时日再立战功,我族平反并非无望。”

老者长叹一声,道:“你们都走吧,他日迎来圣旨,我再废除祖宗禁令,此刻禁令尚在,我族中人,只能在此偷生。”

接着,不少族人都帮着我们说话,就连几个和他同辈的老者,也苦苦相劝。

老者脸色一变,道:“你们不必多言,我只是恪守禁令,若有不从者,去祠堂问问先祖。”

说着他头也不回的进入后室。

众族人也悄然退出,我和李进相视一眼,都摇摇头,叹息一声。刚准备出门,老者一个儿子出来,李进上前打招呼,他微笑点头。又对我说到:“寒弟,家父有请。”

我跟着他来到老者的卧房,只见老者手中拿着一卷竹简。

“寒儿,老夫近年时时思念你父子二人,原以为你二人已死,不想今日还能相见。我此刻悲喜交加,你有大志,欲光复我族。我一把老骨头,没了雄心壮志,只愿李氏无祸足矣!

你虽不知情,但有违禁令,我也不敢多留。就此分别,不知有生之年,你我能否相聚一堂?”

我安慰道:“伯父放心,用不了多久,我一定取来圣旨。”

老者又笑了笑,道:“老夫在此长盼。”

说完,老者把手中竹简交到我手上,又道:“此书乃是当年先祖李广手刻,记录枪法心得,本分两卷,上卷传于李陵。下册由李禹逃亡带出。

族人受禁令束缚,少有练武。李进父亲,便是习得此枪法,才外出为官。从此我便封存此书。你有光复之志,今日我以此物相赠,望有助于你。”

难怪王越说我枪法没学全,原来真有下册。哈哈,这下发达了,也不知道学全了,能不能和天下英雄一较长短。

于是,我也不客气,将书卷接过。磕头道:“伯父,我走了,你要保重。”

老者泪眼婆娑,点点头,叫儿子送我出门。

走出院子,李进还在等我,他见我出来,把银枪归还给我,跪道:“叔父,之前得罪,恕罪。”

我也不以为意,再说这一行,还得到一件宝贝。于是扶起他道:“没关系,有点误会而已。我们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得罪不得罪的。”

看着他依旧满脸苦闷,我笑了笑说道:“这里你放心,我回去就安排一营兵力驻扎到此,保护族人安全,还有这个张角,我也一定会将他剿灭。”

他这才开心道:“果真如此,我回去也好交待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