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139节(1 / 2)

  她抬头看向苏辙,一字一顿道:“那孩子如今已被大人接来凤翔府,正在凤翔府的城郊东三十里的道观中。”

  话到了最后,她已满脸是泪。

  她知道,若王理在九泉之下定会怨她怪她的,可她不在乎,在王理自缢之前,已将手中能给的银钱都给了那个孩子,以至于她连吃药看大夫的钱都没有,她凭什么不恨?凭什么不怪?

  先前她一直也犹豫着到底要不要说这件事。

  思来想去,总是下不了决心。

  但今日见到苏辙,她却是改变了主意——她的两个儿子本该像苏辙一样成为人中龙凤,来日步入仕途,却因为王理与那孩子,一辈子都毁了,只怕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凭什么那个孩子要拿着王家大部分的银钱,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

  她不甘心啊!

  等着苏辙回去之后,便吩咐元宝给袁氏送去十贯钱。

  “少爷,您这是做什么?”元宝不解。

  苏辙道:“将这些钱送过去吧。”

  顿了顿,他又道:“你与袁娘子说一声,直说人活这一辈子,谁都有遇上低谷的时候。”

  “袁娘子也好,还是她几个孩子也好,只要熬过这一茬,等着回到荆州府之后,并不会有多少人记得这件事,以后再重新开始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便他活了两辈子,如今听说王理做下的那等事,也觉得这个男人混账的很。

  手心手背都是肉.

  难不成王理最疼爱的那孩子是人,袁氏与剩下那几个孩子就不是人呢?

  一想到这一茬,苏辙就下意识想到了苏轼。

  他知道历史上的王弗并不长寿,却不知道王弗到底是哪一年死的。

  一想到苏轼后面的那些莺莺燕燕,他就微微叹了口气。

  历史上的苏轼虽算不上多情,却也不算专情。

  想到这里,苏辙就去看了看苏迈。

  小小年纪的苏迈继承了苏轼的聪明,如今小小年纪就已经认识苏辙了,一看到苏辙过来就挥舞着胖乎乎的胳膊,嘴里咿咿呀呀叫了起来:“嘟嘟,嘟嘟……”

  他这是在喊“叔叔”。

  苏辙对这侄儿也颇为喜欢,将他高高举了起来,惹的苏迈笑的直打嗝儿。

  到了最后苏辙才与任乳娘道:“……还劳烦您这些日子多看顾迈哥儿一些,让六嫂好好休息。”

  “虽说六嫂这并非头一胎,可女子生产无异于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说着,他更是道:“我虽有心关心六嫂,却到底男女有别,还望乳娘多劝劝六嫂,务必叮嘱六嫂注意身体。”

  任乳娘连声称是。

  可即便如此。

  苏辙悬着的一颗心仍未放下。

  他又找到了苏轼,与苏轼说起今日袁氏一事。

  苏轼听到最后也是颇为唏嘘,叹气道:“一时间,我倒是分不清他们谁更可怜。”

  “王理年少丧妻,养了个那样不成器的儿子。”

  “那孩子明明是书香世家的子弟,却被养成了一个无恶不作的小道士。”

  “至于袁氏,就更不必说了,最为可怜……”

  苏辙点点头道:“是了,没娘的孩子像根草。”

  “所以六哥,你一定要多多照顾六嫂,家中的事情能放就放,没有什么比六嫂的安危更重要。”

  说着,他更是一点点交代道:“娘要咱们来带来的补品,你要六嫂不必省,每日吃起来。”

  “还有孙翁翁说了,六嫂闲来无事要多去散散步。”

  “我看若有机会我们回到眉州,就要孙翁翁给六嫂把把脉,给六嫂好好调养一二。”

  这种话若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苏轼大概会觉得这人对他的妻子图谋不轨。

  但这人是苏辙,他只有满心欢喜的份,顿时是连声道好:“好,我知道了。”

  说着,他更是打趣道:“怪不得娘说你成亲后与从前不一样了,如今一看,果然是不一样,竟这样细心……”

  苏辙简直是懒得搭理他。

  苏辙很快又去了城郊东三十里的道观。

  这间道观并不大,除去住持,统共就六七个人。

  那老道士听苏辙说明来意,问他道观中可有个叫上安的小道士,他是连连点头。

  老道士是知道上安身份的,自他知道王理自缢身亡后,也是颇为震惊,直道:“他啊,又去赌坊了。”

  苏辙当即就要人将他捉拿回来,自己则有一搭没一搭与老道长说起话来。

  这老道长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辙从他的话中知晓了这个名叫上安的小道许多事。

  比如,这人比他小几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