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35节(1 / 2)

  苏轼先是将苏辙夸了又夸,表示愿意与苏辙一起在“丁”班。

  一来是苏辙也就认识几百个字而已。

  二来是程之元等人也在“丙”班。

  谁知张易简道长却将苏辙与苏轼两人都放在了“丙”班,更道:“……你不是说苏辙向来聪明吗?既是如此,想必‘丙’班的课业他也是跟的上的。”

  苏轼:???

  苏辙:???

  也就是说,他再次躺枪了?

  兄弟两人出来时皆是垂头丧气。

  原因很简单,“戊”班教的是孩童认识启蒙,“丁”班教的是《百家姓》、《千字文》、《童蒙训》等一些浅显易懂的读物,而“丙”班则已开始学习《论语》、《孟子》、《书经》、《诗经》、《易经》和三礼(《礼记》《仪礼》《周礼》)、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春秋》等书。

  当然,想要考中进士不是将这些书籍死记硬背就行的,而是以这些书为科举之根基,继而发散,所以对这些书籍要了解的十分透彻。

  苏轼想的是就算弟弟聪明,可这么多书要记要背,他哪里受的住?

  而苏辙想的则是,自己不过三岁出头,就要被这应试教育迫害了吗?

  兄弟两人是长吁短叹。

  可就算如此,他们刚回去,清风子就已差了小道士将苏辙所需用书送了过来。

  这些书整整齐齐码在桌上,毫不夸张的说,简直比苏辙整个人都要高。

  苏辙见状,又是长长一声叹息。

  一旁“丙”班的学童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这些学童中大多是七八岁的年纪,甚至还有十来岁年纪的,再过上几年,都能成亲生子,如今他们中混了个乳臭未干的小崽子,这叫他们心里如何好受?

  程之元先前叫苏辙当众落了面子,本就怀恨在心,如今更是率先挑事道:“呵,真是好笑,有些人凭着家中与道长的交情就能走后门,这叫我们这些勤学苦读考进‘丙’班的人如何自处?”

  “就你这乳臭未干的小毛孩都想进‘丙’班?就等着下月底考试垫底吧!”

  各班考试一季度一次,考试不合格者则依次下刷,许多无心向学者被分到“戊”班若态度不改,则会被劝退。

  不过,一般学童都是好面子的,真有那等七八岁的知晓自己要去“戊”班念书,自己就卷了铺盖灰溜溜回家去了。

  不得不说,张易简道长这法子甚好,将进学的机会都留给那等一心向学之人。

  随着程之元话音落下,不少学童都纷纷附和起来。

  苏辙却是神色不变,正色道:“你是觉得道长不公允吗?”

  这……这等话,程之元可不敢随便乱说的。

  不说张易简道长桃李满天下,就说院中就有不少勤奋好学的贫寒学子,他们一个个受张易简道长恩惠。

  只要程之元敢点头称是,那些学童就敢讨伐他。

  程之元声音低了些,“我,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苏辙,我知道你聪明,可你年纪尚小,‘丙’班那么多课业,你哪里受的住?我看你连书本上的字都认不全吧!”

  苏辙环顾周遭人一圈,眼神最后落于他面上,淡淡道:“这些事就不劳你操心。”

  “道长这样做,想必自有道长的缘由。”

  “若我没记错的话,想当初你与我六哥一样,刚进书院念书,经道长考问后就被分在了‘丙’班,那时你为何没说道长不公允?”

  他是听苏轼说起过的,程之元已来天庆观一年有余,却一直在“丙”班倒数,没能进去“乙”班。

  他大概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在程家,程之元日日有人盯着,有人督促他上进,但是到了天庆观,一切都是要凭自觉,程之元到了天庆观就像是放飞的小鸟似的,这心思哪里会放在学习上?

  比起天资过人,认真、好学、勤奋却是漫漫长路上更重要的品质。

  他笑了笑,更是继续道:“北极院规矩是道长定下的,无一人例外。”

  “若我在九月底考试中不合格,自会被分到‘丁’班中去,若再不合格,则去“戊”班……你有时间考虑别人,还不如多考虑考虑自己吧。”

  他这话一出口,果然无人再多言。

  程之元更是冷冷道:“我倒是要看看到了下月底,你还会不会像今日这样死鸭子嘴硬!”

  所有人都不看好苏辙。

  就凭着苏辙认识的那区区几百字,想要通过张易简道长的考试,简直是痴人说梦。

  甚至连苏轼都是这般想的。

  到了用晚饭时,一向胃口极好的苏轼却是半点胃口都没有。

  苏辙将碗中的辣菜饼夹了一个到苏轼碗中:“六哥,你怎么不吃?”

  这辣菜饼是用芥菜为馅料的面饼,虽说如今并不是吃芥菜的时候,春日观中道士采摘了许多芥菜晒干留着别的季节吃。

  晒干的芥菜极有嚼劲,馅料中又加了七分肥三分瘦的猪肉,最后炕着吃。

  这辣菜饼一口下去,外壳酥脆,里头的馅料直流油,可谓院中学童最爱的菜肴之一。

  苏轼一向很爱吃这辣菜饼的。

  但如今他却是微微摇头,叹气道:“八郎,我实在吃不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