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种弟弟,在线捞兄_分节阅读_第18节(2 / 2)

  也是托苏老太爷的福,直到如今他一次病都没生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说别的,就说科举考试一连考几日,若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是白谈。

  苏辙甚至不光陪着苏老太爷下地种田,每日在苏家上下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甚至还每日跑步快走一个时辰。

  毫不夸张的说,苏辙一天的运动量能抵得上苏轼一旬的运动量。

  到了腊八这一日,苏辙原本白皙的皮肤已变成了小麦色,虽手臂与腿仍是短胖短胖的,但却是腿脚有力,反应很快,看的回娘家的石二姑母是直皱眉头:“爹,几个月没见,您怎么将八郎养成这样子?”

  苏辙前来给姑母问安后,就戴小斗笠在外头玩雪。

  石二姑母只觉得眉州有头有脸的人家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孩子来。

  宋朝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下,人人都想叫孩子读书走仕途,甚至如今汴京已流行男子簪花来。

  苏老太爷扫了眼女儿,冷哼一声道:“八郎怎么了?”

  “他是哪里不对还是哪里不好?”

  “八郎能吃能睡能跑能跳,我看好得很!”

  “难道非要将他拘在屋子里读书,你们一个个才开心?”

  他每每看到苏辙,都觉得好似看到了小时候的苏洵一样。

  皇帝重长子,百姓疼幺儿。

  这话亘古不变。

  所谓的隔代亲,不过是将自己的孩子又重新养了一遍而已,如今苏老太爷对幺儿的幺儿苏辙是越看越喜欢:“我知道你们一个个在想些什么,想要几个哥儿像老二一样走仕途当官,难道这天底下人人都能当官?那不是天下大乱?”

  “人各有志,若八郎想和我一样做个田翁也未尝不可,只要八郎高兴就好。”

  石二姑母想要说话,可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姑母皆疼侄儿侄女,她听丈夫几次说过苏轼与苏辙聪明,若好生培养,以后定大有所为。

  这样聪明的侄儿若以后当个种田佬儿,实在是可惜。

  可她听见苏老太爷如此说,只能岔开话题道:“爹,我今日回来是因为元娘的亲事……”

  苏辙正好也玩雪进来了,索性窝在苏老太爷怀中听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石二姑母为苏元娘挑的是丈夫弟妻罗氏侄儿,罗家在眉州也是小有名气,只是罗家并非诗书世家,往前数上几代皆是做生意的,也就到了上一代才开始培养读书人。

  可惜他们家中并无多少读书厉害之人,家中几个读书人都止步于举人。

  越是得不到的就越是想要,更觉得读书人格外神圣,罗家听说苏元娘待字闺中,便腆着脸上门与石二姑母透出结亲的意思来。

  石二姑母更是娓娓道:“……罗氏比我晚两年进门,是个性子不错的,罗家家风如何,我多少也知道些。”

  “小时候罗氏还带着那罗二郎给我拜过几次年,性子模样都不错,他与咱们元娘同岁,已经中了秀才,明年想去试一试解试。”

  "叫我说,若罗二郎能够中举是最好,若是落榜,晚几年中举也无妨,如此也不敢瞧轻了元娘,毕竟如今大哥不在,大郎与二郎年纪尚小,若她真的受了欺负,哪里护得了她……"

  苏家虽有苏涣与苏洵在,但毕竟是隔房的叔父,总要差上些的。

  苏老太爷与苏辙都觉得这门亲事不错。

  苏元娘早慧,知晓家中日子不好过,程氏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紧着他们大房,竟偷偷做了刺绣差人送出去卖。

  幸好苏辙发现的及时,苏元娘这才没继续下去。

  用苏元娘的话来说,家中日子艰难,她也想为程氏分担一二。

  这样的好姑娘,当然该得到幸福啊!

  苏老太爷忙道:“照你这样说,罗家这门亲事不错,你与你大嫂说一声就是了……”

  石二姑母面上露出几分犹豫之色来。

  坐在苏老太爷怀中苏辙脆生生道:“大伯母不会答应这门亲事的!”

  苏老太爷虽活的通透,但却是男人,不明白这里头的弯弯道道,低头看向他道:“这是为何?”

第16章

  苏辙这小半年的时间里依旧每天去长房用晚饭,对王氏的性子多少有几分了解,认真道:“因为大伯母想要大姐姐嫁个读书厉害的人。”

  “大伯母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大伯母还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罗二郎十七岁才是个秀才,中举遥遥无期,家中也并非耕读世家,王氏定不会满意。

  石二姑母愈发觉得苏辙聪明,点着他的小脑袋道:“我与八郎想的一样。”

  “爹,我们都觉得这门亲事好不顶用,大哥不在,元娘的亲事得大嫂点头才是,罗家虽非高门大户,但罗氏偷偷与我交过底,说她嫂子说了定不会准罗二郎纳妾的。”

  “罗大郎的媳妇是商贾出身,管家的一把好手,若元娘进门,既不用管家,又不必侍奉婆母,两家还沾亲带故,这样的好亲事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