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灵姑73(1 / 2)

两日后,莲池观法堂,几十名少年敛容收息,规规矩矩地肃立堂中。

这些少年有男有女,年龄相差很大。大者十五六,已初成人;小者不过七八岁,才与堂中案桌同高。

“此为渤海王谢与密云史两家邑社的启请帖。我等代表两家邑社数万依止法弟子,虔诚恭请,三位高修,启灵开运,斗转璇玑,为山海结缘法会,两社男女清信,初坛之引礼大德,万望允准,不胜沾感之至。”

史宣带着王克本,还有两社邑老等人,恭敬地向堂上的三位玄修奉上启请帖。

居中而坐的史大郎接过帖本,略略扫视一眼后,又给其它两位同道传看。

他神色庄严,目光一扫堂下众少年,扬声道:“弘开法印,大接凡流;引南有乘,不迷归家。奉观主法帖,邑社启请,我等三人,莲池观法单列名弟子史大郎,法单列名眷属皮克君,法单列名眷属黄文程,为尔等结缘初坛引礼师。”

“法器所成,凭灵匠之功;法子英才,假严师之力。结缘三坛,各有仪轨。初坛测灵,定断凡修。一坛上下,凡灵有别,人天相隔。”

“尔等虽为法道依止邑社子弟,但都在凡世出生,法仪未熟。由今日起,七天演仪,正式初坛之时,方可测灵无误。放逸荒嬉者,桀骜悖反者,皆剥夺资格!”

堂下众少年们,经他言辞戒训,皆战战兢兢。有年龄小的,嘴角微瘪,差点哭出声来。他们都是各自家族中的嫡脉子弟,从小备受宠爱呵护,哪见过这般声色俱历,庄重威严的场合。

一旁的史宣,王克本等邑社带队人,则肃立无言。

他们少年时都经过此等场面,甚至有人还经过两次。眼前这些子弟或许还懵懵懂懂,不晓得就这么几天后,就能定下他们的命运。是凡是修,就在初坛之下见分晓。

芸芸众生何其多也,邑社依止法观,随喜法修,庇护之外,子弟能定期得此测灵机会。

即便始终无子弟具灵根,但与法观长年交往,总有机缘与修士们牵连,一代不行就两代,一世不行就两世。

测出灵根自然一飞冲天,却全凭资质,人力不可为。最现实的做法便是先转为香家,与法修牵缠今生之缘,便是近道依道了,如此就是种下了未来世入道的机缘。

由邑社香客转而为法观香家,是非常重要的飞越。香家虽也还是凡人,但个人列名法单,又在法观所在的灵地奉供居住,是正式的法弟子,往生牌都可早早放入观中,算是预定的入道备选了。

“三十九人,分为十队,每队四人,各队中由最年长者为队首。初坛之时,就以这十队为序列,分队登坛而测。”

“当值弟子,协助分队。”

粗粗训诫后,史大郎干脆地开始。这七天内,要教导这些凡人少年们收念摄心,演习法仪等,三人的任务也很重。

史宣等人连忙向三位引礼师告辞,他们已完成了自己的职责,此后一应事宜,就都由引礼师们来负责了。

……

六如居正堂,谢道龙坐在堂中,有些不安,时不时瞅一眼靠近堂门站着的小女孩。

女孩十岁上下,灵动的双眼正好奇地四处张望。

她身量匀称,着一套有繁复绣纹的襕裙,质地细密,精致典雅。这类裙衫一般都是成年年轻女子所穿,她明显还未成年,但意外地合度不突兀。

左手挎着个小小的包裹,右手则怀抱着一块灵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