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灵仪与灵格67(1 / 2)

“莲池观立观几十年,当然有赖凡修两众努力开拓之功,但若无灵脉灵物产出,也不可能从一片沼泽化为如今模样。”

“潼水上游漂流而下的灵植种子,还有灵兽,灵鱼等,都成了莲池观的物产基业。”

“具体感机如何,只有感机者自己知道。但我那弟子,寻根究底下去,也是潼水上游出身,算夫人同乡。”

虽说不要绕圈子,但何铁衣还是尽量隐晦,点出此弟子应机之事可能与其出身有关。

元情夫人听出了何铁衣不想破机的谨慎,她点头道:“从那片地方出来的人和物,最大的机缘总脱不了那地的。”

“听说汇聚于太平口的三水中,潼水和汜水的源头都在广阔的不庭山脉。夫人可也是出身不庭山?”

元情夫人摇头道:“从此溯流而上,三四百里就出了丘陵地形,开始进入山地了。之后层层叠叠的山脉,渐次拔高,如一道道的围墙,直入云中的山峰比比皆是。这一整片都可称为不庭山脉,听闻东西绵延三千多里,南北大致分为三层,也有五六百里宽。”

“我自小长大的地方叫羽人山,是不庭山脉的外围小支脉。正是潼水冲出不庭山脉,进入丘陵的最后一站,立有羽人城,乃人口不下二十万的大城。”

何铁衣有些吃惊,据他估计,环太湖这一圈五六十个城镇,合一起顶多也就百来万人。这不庭山脉支脉里的一座城就二十万人口了,着实繁盛。

“其实,整个不庭山脉间,谷地,盆地,高山草原,不知凡几。就我所知范围内,只羽人城附近三百里内,就有三四座大城与它相当,无数散布在山间的小城镇根本排不上。”

元情夫人见何铁衣不太熟悉,细细介绍。

半刻后,何铁衣在心里整理了一番得到的信息,道:“就人口,地域,还有物产而言,我们所处的太湖区域其实也算是不庭山脉的余绪,一块边缘之地。连这太湖之水也大部分为不庭所出。”

“却也不能完全如此说。太湖区域所处的丘陵地带,虽只三四百里方圆,却是完整的法道十刹之一的普福寺教化之地。域内修真家族林立,修士众多,但无论凡法,皆依附普福寺,乃正法昌盛之地。”

“整个不庭山脉虽人口繁盛,却多为凡人,且势力碎裂,并无大宗门统一大块地域。以羽人城为例,多方势力混杂,以力为尊,藏污纳垢,毫无规矩。”

元情夫人对自己出身之地,评价很低。

其实,她心中也有隐忧,只是章天琳也在,又涉及清潭南家内部事务,所以并未向何铁衣说明。

南文犁在时,经常能从闭关中带回许多奇异灵物,那时元情夫人还并不知这些灵物都是其从浑冥中所得,只以为道侣在外的机缘。

许多特殊灵物要出手,却不能依靠一般渠道了。一则是怕引起有心人注意,二则价值与用途也太大且专,太湖域内并无需求。

所以都是元情夫人借助自己的出身关系,在羽人城出手这些灵物。

一来二去,南文犁当然也结识了许多不庭山脉的修士。元情夫人现在就怀疑,今日那灵地前主人,便是不庭山中的修士。两人勾连后,一起探索浑冥。

甚至这位筑基修士后来突然消失不见,很可能便是回不庭山出手灵物时,出了某些意外。那地方无规则可言,黑吃黑的事每时都在发生。

“混乱便是机会,无主正好进取。”何铁衣不知想到什么,目光闪烁。

……

“他从灵地一出来,便感应到了我。”司马青衫在黑暗中皱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