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准备开学 11(1 / 2)

在科学家们与先驱者们又经过了十几年,星际舰总算是飞出了星球所在的星系,开始往星空深处的远航之旅。

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了,所有人都会受到寿命的限制,最多只能远航几十年,然后需要在同一方向的继续发射新的星际舰,追上前一艘星际舰并进行交接。

一直这样的操作,实际并不能解决基础问题,因为终究受到寿命限制,那么就决定了下一艘星际舰即使有目标,也只能比上一艘星际舰走远一些路程而已。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主导在星球表层建造大型空间站,但是问题终究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

所有科学家被这个问题困的时间是最久的,大概将近两百年的时间。

后来有一代科学家受到了海上灯塔的启发,开始间隔一段距离建造空间站,这也就是后来星塔的前身。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直到物质传送的发明,科学家们开始在太空中每间隔一段距离就建造星塔,而所有的星塔都是建立在星际舰探索后能够直接前进的航道上,以便用来传输先驱者和补给货物。

经过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推进,终于发现了第一个有外星生命的星球,而这已经距离提出“绿岸公式”和星际文明等级过去了将近700年, 发现的第一个有外星生命居然是以石头为主体,要不是发现这些生命的移动轨迹,完全就没有觉得这是生命。

这些先驱者们把发现的第一个有外星生命的星球的消息传输给了科学家们,科学家们开始思考,之前所达到的星球也是有生命,但是因为生命形式的不同,所以没有被先驱者们发现。

后来科学家们根据这个外星生命的星球得出一个提示就是,生命并不都是以需要同样生存空间和条件才能够得以繁衍,首先要先监控星球上面是否有活动轨迹,然后再进行判定是否存在生命。

在发现了第一个生命星球之后,先驱者们根据科学家们的思路指导,于是在同一个星系中发现许多与他们星球不一样的生命。有些是物质类的生命,有些是能量类的生命,甚至还有一些是没有实体的生命。

比较可惜的是,在发现的所有生命星球中,没有一颗星球适合他们生存,所以先驱者们只能继续往深空探索。

最终找到了第一颗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也就是我们如今生活的科技星,而这距离发现第一颗生命星球过去了80年。

因为一些生存原因,在这颗星球上的原住生命消失了。

我们就开始在这个星球上面开始建造起第二星球基地,用着这颗第二星球基地为原点,又开始往外探索,这也是我们如今星际版图的开端。

聂云清看到这里,这门课虽然叫做星际科技史,但其实真正的应该叫星际远征史,在为了这些星际远征,科学家们和先驱者们遇到了那些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不断发展科技,所以才叫做星际科技史,不然可能就要叫做探索星际血泪史了。

了解完星际科技史这门课之后,聂云清又点开了机甲史、机甲操控基础、机甲系统、机甲操控注意事项、机甲类型研究、机甲护理这几门课的目录,然后发现跟星际科技史这门课大差不差,都是为了以后学习奠定基础的。

而这里面看起来就有意思的是机甲操控基础,然后就是机甲类型研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