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返故宅 159(1 / 2)

回苗疆的路途遥远,越是离得近,人烟越是稀少;与之相对的,则是愈发高耸的密林和逐渐增多的野兽群。

幸好绿盏几人带的干粮足够多,也都有功夫在身,否则光是解决吃食这一项就成了问题。

所以她也对柘荣单独一人来到中原的经过格外好奇:

“你那时是偷偷溜出来的吧,那一路上是怎么解决温饱的?”

柘荣一开始不想说,他不是一个喜欢把挫折挂在嘴上的人,但架不住绿盏的眼神,只好尽可能轻描淡写地描述一番:

“我也不是冒冒然就直接偷溜出来的,好歹做了些准备。更何况习武之人,饿一两顿又算得了什么大事?”

事情当然不像他说的那么简单。

十七八岁了,他还没有出过苗疆,平日里走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大襄苗寨及周边。

实话实说,一开始柘荣的确是豪情壮志,发誓要找到圣女,但壮志消退之后,涌上心头的却是害怕和迷惘。

有好几次,他都怀疑自己没有办法走到中原了。

“是吗?”绿盏平静地说,“不管如何,你能出来找我,我都会心怀感激的。”

她说完这一句后,没有继续纠结下去,自然地和噬刹婆聊起了其他话题。

但柘荣能感觉到,在她的心里,已经渐渐理解了他所说的那些东西——她思考和体悟到的,永远比她表现出来的要更多。

他的眼神,在绿盏和噬刹婆之间来回摆动。

如果,就只是如果……圣女顾忌的猜测成为现实……

“我不明白。”

柘荣喃喃自语,眼里是空落落的茫然。

“什么?”噬刹婆没有听清。

绿盏在他那失落的目光中抬起手,将垂落在胸前的长发撩到背后,颜色浅淡的唇边露出一个模糊的笑容:

“没关系,少年时期都这样。不过,你记住,也没有什么一定要你明白的。”

说完,绿盏毫不避讳地转向噬刹婆,对她温和一笑。

这话听起来就像是劝导柘荣想开些。

毕竟一个十八岁,一个二十五岁,两个人的所思所想,不说是天与地的差别,树根与树顶的距离也是存在的。

噬刹婆盯着绿盏看了一会儿,没有看出什么,扭过头打趣道:

“柘荣,你的圣女在中原待得久了,不光是穿衣打扮,就连说话都像中原人,是不是?”

柘荣微微咬住了嘴唇,在察觉到不应该后又迅速放开。

噬刹婆不知道前因后果,就算她觉得绿盏话里有话,听不出来也是正常。

但他却明白,这话的真正含义是:

不论他是选择站在哪一边,又或者干脆置身事外,绿盏都不会责怪他。

这才是“本来就没有什么你非要明白的事情”这句话的正确解读。

圣女她真的是个温柔的人,即便这种温柔并不会体现在她的外表或者语气中。

柘荣的思绪因为这层感悟沸腾起来,嘴巴也像是有了自己想法般地动了起来:

“我相信,不论圣女在哪里,她的心都会念着苗疆!”

噬刹婆被他激烈的反应和笃定的语气一惊,旋即安抚地揉揉他的脑袋:

“这我当然知道,薇儿也是我一手带大的,她是什么性格我最了解了。”

她极富洞察力的目光探究地扫过绿盏的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