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明报社22(2 / 2)

所以后面,白莲教借着这个事,多次作乱,虽然都被镇压了,可朝廷对此也是苦不堪言。

直到朱棣死后,仁宣之治到来,这些声音才慢慢没了,才消失。

所以要想除去这流言蜚语,只能同样自造舆论,拿各种神迹来抵挡,虽然不能彻底抹平,可是绝对能将这事给打压下去。

至于舆论,姬阳能想到的也就报社了,所以他得先弄个大明报社出来。

而明朝造纸技术成熟,除了一些特有纸张如白棉纸比较贵外,其余纸张都是竹纸可说十分廉价,印刷技术更不用多说,在原来活字印刷上有所提升,甚至最早的彩色印刷都是明朝出现的,不过时间有点晚,是明末才出现的彩色印刷。

这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二日姬阳带人出去选址,作为报社办事之地。

然后遍寻应天府后,姬阳才发现自己就和傻子一样,汉王府在外产业不少,酒楼商铺花楼赌坊一一都有,为何还要苦苦寻找呢?

最后姬阳找了一个不景气的大商铺,就给撤了,用来作为大明报社之地。

不过这个事,姬阳暂时是暗中在进行,他怕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很急,但是不能急得乱了方寸,现在朱棣还不知道,所以说有的是时间,慢慢来做好这一切。

至于纸张和印刷,这个姬阳就没必要自己劳心劳力了,交给阿福去办。

他有着更重要的事,在汉王府苦思冥想,该如何把这场仗打得漂亮,而首先得把这稿子写好,这个是重中之中。..

差点抓破脑袋时,姬阳灵光一闪,为何要如此痛苦得去想,整个靖难有过错方吗?

在建文角度来看,朱棣是错,在朱棣角度来看,建文是错。

所以整个靖难是没有过错方的,那么为何不直接以朱棣视角写一篇故事稿件出来,其中在美化一下朱棣,以小说的形式展现开。

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这个可不是虚的,明朝小说最为流行,也是现在所有人主要娱乐之一,姬阳越想越可行,于是就直接拍板了。

至于名字,姬阳脑海中闪现了很多,什么太子的征北大将军,要么是我在大明当皇帝,可很快被他甩出脑袋,这先别管。

经过一天奋笔疾书,姬阳打量着,还可以不过还得改改。

将稿件收好,姬阳伸了个懒腰,出门一看天空太阳已成落山之势。

姬阳莫名感觉有些心酸,汉王太坑了,本来是幸福的两天,硬是让汉王这大坑货给他弄了这么一个麻烦事出来。

“壑儿,吃晚膳了”

姬阳被韦氏叫到了大厅,面对一桌珍馐,姬阳忽然感觉是真得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