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势在必行(1 / 2)

  素来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离京升一级,崔维桢此番离京非但不能升级,还降了一级,看起来倒像是被贬谪了。

  联想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变法,似乎又容易理解了一些。崔维桢因为变法得罪了许多权贵,宣武帝作为帝王和既得利者,是绝对不会退让,于是崔维桢变成了那个挡枪口的人。

  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宣武帝给权贵的一个交代。

  然而许多人却不觉如此,因为崔维桢出任的是明州知府。明州是什么地方那是中原腹地,人杰地灵,曾是三朝古都,无论是经济还是教化都与江南不相上下,这样重要的地方,岂是寻常人能够担任

  如今明州百废待兴,正是做政绩的好时机,所以说出任明州知府,无疑是个大机遇。

  各种猜测层出不穷,然而帝心难测,谁都不知道宣武帝此举背后真正的含义。

  外界的猜测暂且不提,只说景宁伯府。

  虽然崔维桢昨日就已经透露了口风,但这么快就定下来也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崔大娘第一个表示不解:“好端端的怎么就要去明州当知府了你这才刚回京呢。”

  崔维桢道:“恰逢其会,明州有空缺,陛下便定在了那里,否则不知得等到何时了。”

  崔大娘虽然理解,但觉得未免太辛苦了一些,她还想让儿子留在京城好好养养身子呢,瞧人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叶蓁蓁安慰她:“娘,您不必太过忧心,养身体在哪儿都能养,咱们有大夫有药材,一齐带去明州就得了。”

  崔大娘持怀疑态度。

  维桢他爹当年也当过知府,整日勤政不得清闲,一年下来整个人瘦了好几圈,维桢的性子像他爹,肯定也没好到哪里去。

  不过,木已成舟,崔大娘没再多说些什么,只是说道:“离京附任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时间并不多,该安排的安排,该道别的道别,这几年咱们估计都没机会回京了。”

  叶蓁蓁没来由地生出了一股伤感。

  虽然京城并非故乡,但也居住了七年多,早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繁荣昌盛,习惯了交际往来,突然要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难以避免地让人生出几分愁绪来。

  不过现实不容许她太过伤感,因为早有准备的缘故,叶蓁蓁很快就调整好心态,开始做各项安排。

  首先是产业。

  伯府的铺子、田庄什么的都不需要担心,留下有经验的管事照看就行了,只是国色的摊子铺得大,需要格外注意。

  国色的胭脂坊遍布全国各地,王祁作为合作者常年各地跑,胭脂坊的产出一直稳定,倒不用需要操心。

  只是处于东西两市的国色会所牵扯盛大,不得不慎重以待,虽然秋雁能够独当一面,但毕竟只是下人,很多事无法做决定,需要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照看着。

  叶蓁蓁心目中有了人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