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徐徐图之(2 / 2)

  任何一个百姓,都不愿自己成为流民的,没名没姓地过一辈子,自己闭着眼睛就过去了,那子孙后代呢难道也要世世代代当没名没根的流民吗

  所以朝廷政令一下,不少佃户就返乡了,那些荒废的土地总算有了人耕种,但这只是一小撮人罢了,毕竟只有投靠朝廷的那些世家愿意放人,那些守旧派世家代表和更广大的朝廷权贵、官员,他们名下也有不少土地和佃户呢,要想动他们手里的利益,简直是难上加难。

  想想古往今来的变法先锋吧,商鞅、王莽、王安石……这些人的下场可不是一般的惨。

  崔执端一个五岁的小娃娃,自然不知道自己爹爹做的是何等凶险之事,之事好奇地问道:“爹爹,世家放走了佃户,谁来给他们种地呢”

  “好问题。”

  崔维桢非常惊喜,以儿子的年纪,能想到这一点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他细细地解释道:“大部分佃户会返乡,仍然会有小部分佃户选择留下,在这种情况下,各世家为了不流失这部分人,势必会把税收减少以作招揽,此外,他们还能雇佣当地的百姓种地。”

  “当地的百姓不是也有地吗”

  崔维桢道:“百姓安居乐业,家中劳动力有富余,他们家里的几亩地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少人会外出打短工或者经商,你的三舅公当年就跑去外边当镖师了。如今世家多出来的土地,可以雇佣这些富余的壮丁干活,这么一来,世家不至于荒废了土地,也避免了青壮流动带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这对朝廷是有好处的。”

  崔执端半知半解,但还是点了点头。

  叶蓁蓁在古代生活了这么多年,理解得更深一些,这个政策对于朝廷的“重农抑商”政策也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朝廷的户籍卡得很严,就是防止当地的青壮力流失,百姓都荒废了土地去经商,现在有富余的土地把他们拴住,自然是好的。

  当然,这些都不是叶蓁蓁在意的点,她在意的是崔执端的变法到什么阶段了。

  第825章 徐徐图之

  改革向来是个大工程,崔维桢虽然年轻,但也深谙徐徐图之的道理,摊丁入亩与辑录佃户这两件事就花了他将近五年的时间进行铺陈,目前达到的效果非常好,至少绝大部分的权贵和文武百官都不清楚,他们正在被温水煮青蛙。<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