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孩子问题(1 / 2)

  说着,她又向许太医磕起头来。

  不管现代还是古代,治病难都是困扰老百姓的大问题,像老妇人这样的穷苦人家,有病痛只能找游医,游医的医术并不高超,很有可能银子花去了大把,却一点儿效果都没有。

  许太医问诊三帖见效,算是当仁不让的高手了!

  最重要的是,其他重病患者,许太医也没有开太贵的药物,疗程也不常,可见许太医医术之高超了。

  叶蓁蓁手慢了一步,急急忙忙地把老妇人扶起来,见她额头没有磕破皮,才稍微松了口气:“大娘,您回去后安心养病,遵照医嘱吃药,等到身体痊愈了,一定要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

  “是是是,到时候绝对会永善堂报喜。”

  老妇人走后,叶蓁蓁和宁阳公主都郑重向许太医和旁边赵太医道谢——叶蓁蓁当初邀请两位太医,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两位太医不仅答应了,还会紧跟全程,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许太医摆了摆手,道:“为医者,志于悬壶济世,我们还得多谢公主和夫人给我们这个机会呢。”

  当然,如果没有宁阳公主和宣武帝要人,许太医和赵太医是没胆子离岗的,他们此前都是给皇室和权贵问诊,如今给老百姓问诊,可谓是感触良多。

  医者仁心,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谁又会不愿意呢

  特别是赵太医,他此前是岭南的民间大夫,如今重新给老百姓问诊,只觉得亲切,便道:“公主、夫人不必见外,我们也想做一些行善积德的好事情哩,多积福报,总是没坏处的。我和老许已经商量好了,日后你们永善堂若是需要大夫,尽管来找我们。”

  叶蓁蓁和宁阳公主相视而笑,这可是太好了,日后虽然不能常麻烦两位太医,但让他们担任永善堂的顾问是不错的,日后遇到什么疑难杂症,向他们询问也能名正言顺一些。

  第684章 孩子问题

  热火朝天的义诊活动持续了半个月才结束,经此一次,永善堂的名气彻底在京城、乃至整个大周打响,数不清的才子佳人为永善堂写下赞歌,老百姓的口碑也空前发酵。

  不仅仅是“国色”的生意空前大好,就连其他赞助捐赠的商家,生意也迎来了一个小爆发,他们终于尝到了与永善堂合作的甜头,此后每个月都争抢着给永善堂捐赠银两,接着慈善榜的影响力打响自家商号的名气。

  同时改变的还有京城府尹上下的态度。

  因为叶蓁蓁折腾除了百善堂和永善堂,给府尹带来了不少麻烦,他们不敢怪罪百善堂的负责人肃王,但叶蓁蓁却被他们埋怨上了,但自从永善堂义诊过后,他们发现了一个好处——

  许多商家主动给他们送孝敬了。

  原因同样来自于宁国夫人的折腾,但这次的折腾是有好处的,商家举办活动送来了打点银子,他们辛苦之余,终于有了赚外快的机会,这种长期性的收入,足够抵消他们的怨气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