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院训手册(2 / 2)

  于是叶蓁蓁配合虎娃报道后,发现了很多熟悉而陌生的内容。

  云山书院分为中学和大学,中学招收的是虎娃这个年纪和水平的学生,等到水平达到需求,通过考试进入大学,大学的课程专注于科举考试,和国子监是一样的。

  书院和国子监享有同等特权,只要在考评中得到甲等,可以不用乡试和县试,直接以贡生的名义参加会试,这也是吸引天下读书人追捧的重要原因。

  以前他们没机会去国子监读书,但只要有才华,书院总是能进的,进入了书院,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官场,这样的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机遇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所以他们不可能、也不敢忘记魏王和崔维桢的功劳。

  他们两人的声望已经在无形中提高,从崔维桢进入书院后,络绎不绝地过来打招呼的人可以看得出来。

  此乃题外话,暂且不谈,再说学院制度。

  学院和后世的学年制有细微的差别,若是个人天资卓绝,只要考试通过,直接从中学进入大学都可以,但若是考试连续三次为下,或者在中学规定的学年结束后没能考上大学,都是要退学的。

  其余还有五十条院训,写明了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若是违反了都要受到惩罚,严重的甚至要被退学的。

  虎娃报道完,从教谕长那儿得到院训手册,一边看一边瑟瑟发抖,整个人都绝望极了:“这不是书院吗为什么有这么多清规戒律、条条框框比相国寺的大和尚还要严格!我听说国子监都没有所谓的监训,为什么云山书院就有”

  不止是虎娃,其他看了院训的学生们都在哀嚎,纷纷在控诉想出这个制度的人,叶蓁蓁听着,不自在地摸了摸鼻子,忍不住抬头望天。

  认命吧,骚年,她就是这么过来的,后世哪个义务制的学生没受过《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荼毒的,这种伟大的制度,当然是要分享出来与他们有福同享啦。

  这种跨越空间的文化交融,熟悉得让人倍感欣慰呢。

  崔维桢看了叶蓁蓁一眼,眼底闪过一抹笑意,揉了揉虎娃的脑袋,非常慈悲地想,还是不要告诉他院训和他姐姐有关吧,免得这孩子受打击——在他心底,自家姐姐是最善良温柔的人了,怎么能是他口中的大坏人呢。

  实际上,学生们深恶痛绝的院训,对于教谕、乃至陛下来说,都是喜闻乐见的。

  教谕就好说了,当过老师的都知道,半大的孩子特别难管教,更别说书院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有来历有背景的,教谕们想要管教难免会束手束脚,到时候很难开展教学工作。

  但是有了院训就不同了,这是崔维桢草拟、魏王订正,最后经过宣武帝许可定下的训诫,说是院训,但说一声是圣旨也不为过,教谕们有了令箭牌,可以依规依章办事,合情合理,就算是大有来头的学生也不怕的。<hr>

小贴士: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种田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