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春闱开始(1 / 2)

  叶蓁蓁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好奇地问道,“听说宫女每月都有机会与家里人见面,她们家人为何还要辛辛苦苦地守在河边大海捞针”

  她左顾右盼,还真看到不少在河里捞河灯的人,应该就是那些宫女的家人了。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样的场景,只是想想就觉得心酸。

  崔维桢摇了摇头,“有机会见家人的,大多是主子面前有头有脸的宫人,或者是有银子打点到位的,一些身份低微的小宫人,很难有机会见到家人。”

  叶蓁蓁心中恻然,再看那些捞等的百姓,目光多了几分怜悯,不过她很快就发现了不同——他们并不是漫无目的地捞灯,似乎是有的放矢的。

  “你也看出来了是吗”

  崔维桢对叶蓁蓁的细心表示赞许,说道,“宫内的河灯与宫外的有差别,再加上各家都有独特的暗号,他们家人只需要看河灯上的标记,就知道是不是自己所等的河灯了。”

  叶蓁蓁点头,跟前正好有一盏河灯飘过,材质与样式果然有别于他们在河滩上买的普通河灯,她好奇地瞄了一眼,隐隐可见里面的字条,“爹娘”二字清晰可见,应是家书无疑了。

  她忍不住叹了口气,骨肉分别,果然是千古愁思啊。

  第164章 春闱开始

  成年人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生活还在继续,随着新年的气氛渐渐散去,叶蓁蓁那点思乡之情,很快就消散无踪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崔维桢的春闱。

  春闱又称会试,历时九天,分别是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这三场,每三天一场,考完当天允许考生离开考场回家休息,比起乡试的规矩多了几分人性化。

  之所以会有这个规矩,实在是因为在料峭春寒的二月,大雪天气冰寒入骨,考生待在又小又冷的号房,很容易撑不住。

  即便如此,每年都有不少士子在号房里受寒病倒,连考试都撑不下去的,崔维桢虽然身体素质不错,但也不容轻忽,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乡试时的一应准备都必不可少,因为天气的缘故,还要备上一瓶枣酒,主要是用来御寒暖身。

  再一次送崔维桢上考场,崔家所有人都非常熟练,崔大娘和叶蓁蓁照旧去拜了文曲星,得到一个上上签,预示着考试大吉。

  然而天气却一点儿也不配合,灰蒙蒙的天气仿佛要下雪,冰寒刺骨的冷风从厚厚的袄衣中灌入,冷冽刺骨,叶蓁蓁又多了几分担心——根据往年的经验,考生入场是要脱了光衣裳检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