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故人相见(1 / 2)

  “各位父老乡亲,承蒙大家的关照,收留我母子两落户,为了感谢大家的恩义,我愿给族里捐建族学和祭田,但凡叶氏族人所出子弟,皆可在族学中启蒙。”

  捐建族学和祭田

  四下先是一静,待叶家村民回过神来,俱是不可置信地嚷嚷起来,“桢哥儿,你说得是真的真要给我们捐建族学和祭田吗”

  “是的,虽然我乃外姓人,但叶家村的恩情不敢忘,希望有了族学,叶家村的孩子们都能读书明礼,光宗耀祖。”

  得到崔维桢的肯定,所有人才终于兴奋起来,这可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情,哪能不高兴赞同呢。

  日后有了族学,他们家的儿子不用花银子就能启蒙,说不定还能考中秀才,改换门楣呢,这样的恩情,还有谁敢说他半句不是

  叶家村的族老代表全村人表示感谢,直言要在族谱中铭记他的恩情。

  旁人也纷纷赞叹崔维桢知恩图报,实乃一番佳话。

  叶伯山费尽心思经营起来的好名声,转眼就成了崔维桢的垫脚石,他已经偿还了族学和祭天,日后他想要挟恩图报,也得要掂量着其他人答不答应了。

  毕竟他说的恩,是自己的,崔维桢报的恩是全村人的。

  如果不想要得罪前程光明的崔维桢,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选,毕竟他们的子孙要是有了出息,还期望人家提携呢。

  人情社会,不外如是也。

  叶伯山吃了个哑巴亏,只能暗中气闷,只好笑着和村民们称赞起崔维桢的义举,最后得到一个管理族学的权力,也聊胜于无了。

  他左右也不急,案首岳祖父的名头还在,这个身份还是很好用的。

  第35章 故人相见

  “很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才是我辈读书人的风范。”

  闹哄哄之际,忽而有沉稳的男声传来,众人纷纷回头看去,就见两个面色威严、气派非凡的男子一前一后地走来,前者还一脸欣慰,想来就是开口说话的人了。

  在很多人还在迷糊之际,那些乡绅土豪、童生秀才已经欣喜若狂地走上去,齐齐揖拜,“学生见过学政大人,县尊大人。”

  不错,来人正是学政王若凌和县令李勋道。

  在场的平头百姓都吓傻了,呼啦啦地跪了一地,王若凌连忙挥手让他们起来,“不用行此大礼,维桢乃本官弟子,受邀来饮一杯酒罢了,今日只论师徒,不论官身。”

  这一番话,足以证明他对得意弟子的重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