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37(1 / 2)

崇祯十一年夏,商城地方艳阳高照,天气晴朗,是个出游野营的好季节。

参差不齐的八百县城军队行走在通往年久失修的官道上。

亲自参战的赵老爷坐在两人肩抗的竹椅上,身边还有俩人给他交替撑伞遮阳——

赵老爷并不轻信刚投诚的小贼,而是优先派遣几匹快马前往小贼所说的“贼窝”侦察一番,果然瞧见一群贼人活动的痕迹。

这才动员县城大部武装力量前往剿贼。

赵老爷在队列后半段,前面的是营兵,壮班,他们大多数人的装备较好,实战经验相对丰富,甚至有人装备了强弩与火铳。

出身平民的乡勇夹杂在中后,武器装备是简陋的矛盾与砍刀,普通的棉衣配上草鞋。

一旦全军停下扎营,乡勇们便会按照各自的乡域聚团造饭,跟那些真正的丘八混不到一起去。

这八百人看似东拼西凑,也没有磨合训练,但却是县城相当强力的重拳。

寻常山贼听说八百人的县城部队出征,早就吓得投降招安。

可那该死的乞活贼至今未有派遣“使者”来降,竟是一副死战到底的顽固模样。

若是没有该死的乞活贼大闹县城,赵老爷的儿子此时该活着,他也躺在家中喝着冰镇甜水,吃着香甜水果,一边聆听优雅的小曲……

可是悠哉的生活破灭了。

天杀的贼人不老老实实在山寨里待着,非得跑出来祸乱地方,那就叫你们看看什么叫一县之地的雷霆之怒!

附近各地的粮户、庄子都给“讨贼大军”运来粮食、酒肉,赵老爷也都一一收下,就是没主动送礼的村子,他也派人去要粮。

“征”来的粮食赵老爷也不吝啬,拿出一半的“贡品”发给士卒享用。

一来指示各家村落表明态度,减轻此次出兵的钱粮压力,二来叫所有兵丁吃饱喝足维持高标准士气,好叫他们卖命杀贼。

有人听话照办,就有人阳奉阴违,有一些村庄,送是送粮了,可是那点粮食蔬菜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其中便有近日声势最大的杨家寨。

据说此寨的领头人姓李,此前团结数十个村子的壮丁斩木为兵,硬生生把黑风寨踏平了。

赵老爷简直不敢相信几百壮丁就把百来山贼击败,可见这位李老爷具备极强的军事才能。

这李老爷利用缴来的钱粮物资,广置流民招募家丁,俨然一副地方豪强的做派。

若不是害怕此人分功,赵老爷都想联合这位李老爷共同讨贼。

另外,关乎李老爷的还有一则玄乎版本——

传闻说,李老爷实则是隐居深山的得道天师,一下山便用泥土幻化出数百悍兵,不仅平了黑风寨,还灭了周边数股土寇匪盗。

赵老爷当即否定这毫无根据的传闻,表示这是怪异小说看多了,悍兵强将岂能凭空出现?

若是李老爷真有这本事,早就裹挟百姓攻打府县城池,自立为王了,何必缩在山脚下闷头安置流民呢?

赵老爷暗骂刁民就是粗鄙,这种无稽之谈也敢信。

赵老爷也深知,这种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亦可能是邪教贼首造反前的造势宣传。

不过赵老爷眼下的敌人是乞活贼,李老爷这种“嫌疑人”就暂且搁置,待讨贼行动凯旋而归,再慢慢料理这位李老爷也不迟。

赵老爷回首扫视自己组建的乡勇,他对这全体八百人非常满意,尤其搭配了营兵与壮班。

他记得早些年,成千上万的刁民暴动,只需要派出一两百官军压阵,数百乡勇充当羽翼,便能轻轻松松击溃上万刁民。

几百官军追着几万流寇连奔数十里的事迹常常可见,这不近几年声威浩大的闯贼也还是败在朝廷之手。

可见什么流寇山贼都是名气比实力大,赵老爷很自信这伙乞活贼,必定跪倒在他身前身后的八百大军之下。

赵老爷之所以亲身参战,那是因为他怀揣一个“伟大”的梦想——

眼下大明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关内流寇作祟,关外建奴侵吞国土,到处都要用兵作战,筹措粮饷。

若想在此时出人头地,在当今天子面前留下军事才能的印象便极为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