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宿传说(1 / 2)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由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组成。

上古时代中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二十八宿。二十八星宿是用来说明太阳、月亮、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曾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它们被分为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

二十八星宿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冯相氏”、“秋官硩蔟氏”,其完整系统的形成至迟在春秋末期。二十八星宿的每个星宿都包含了若干颗恒星,它们不仅是单独的星官,而且是28个星官组的代表,每宿下辖一个到十几个星官不等。二十八星宿的命名和排列顺序,以及它们与天干、地支、五行等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汉光武帝时期的二十八星宿,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星宿系统有关。这一系统是将天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特定的星宿,这些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进行划分,每个方位下有七个星宿,分别象征东方的青龙、南方的朱雀、西方的白虎和北方的玄武。

在汉光武帝时期,有二十八位功臣被比作这些星宿。

其中,东方青龙包括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和冯异;

南方朱雀包括姚期、王霸、任光、李忠、万休、邳彤和刘植;

西方白虎包括马武、刘隆、马成、王梁、陈俊、傅俊和杜茂;

北方玄武包括朱祐、祭遵、景丹、盖延、坚镡、耿纯和臧宫。

这些星宿不仅代表了天空中的星座,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在古代中国的宗教、文学、星占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东汉二十八宿,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最具战功的二十八员大将。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东汉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洛阳南宫的云台,故称“云台二十八将”。后世民间传说,云台二十八将对应上天二十八星宿,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下凡转世。

云台二十八将以邓禹为首,依照生前爵秩与民间四象二十八宿传说。

依次排序为:

青龙角木蛟太傅高密侯邓禹

青龙角宿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青龙亢宿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青龙氐宿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青龙房宿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青龙心宿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青龙尾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