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志愿 30(1 / 2)

贵省这个时候,是高考后,出成绩前填报志愿。估分准确性和录取分数线的估计就十分重要了。

但是,只要分数足够高,除了清北没把握,其他学校对黄一士都不是问题。清北在这个时候,就是留学预备班。黄家的财力不足以支撑,何况他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就不考虑了。

“姐,我们去西市吧。” 黄一士不知为啥,语气里带着些诱骗的味道,他自以为隐藏的很好;殊不知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姐姐,从第一个字起就觉得他不怀好意了。

“为什么是西市?上京,沪市不好吗?” 黄晓娟不动声色地反问。

“上京就是个放大版的县城,高校都在城郊。” 这话真没冤枉上京,别说那个时候,就是十年后上京也是土得掉渣,天总是灰蒙蒙的,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建筑;以至于当时的建筑专家,认为上京城市建筑最适合的颜色是——灰色。哪像二十、三十年后,上京一跃成为世界级大都市,灯红酒绿,繁华无比。高校基本都分布在西北三环,这个时候就是妥妥地郊区,那一带关于公交车的鬼故事都不少。

“沪市消费太高,你总得为爸妈考虑一下,他们要供养我们两个呢!” 这就有点诈了,其实陆月萍的收入挺高的,她在照相馆工作,和几个师傅承包了下来,每年只上缴几百块;照相馆在县里还是个独门生意,只此一家,光是证件照、结婚照就够吃饱,他们还到处跑单位、学校照各种会议照,集体照,毕业照的活;有些富裕的人家,或者小资青年自己有照相机,拍了照也得到他们那里去洗照片(定影,显影也是些需要设备、化学药剂和专门暗房的技术活);他们每个月扣除成本后,分到手总有五六百元,是黄海雄收入的五倍以上;只是不好拿出来说。这是那个双轨制特殊年代的特色,跳出来搞承包的、个体户基本都发了;而老老实实拿死工资的,则难以应付不断上涨的物价,之后还有下岗等着他们;有时财政吃紧,不时还有几个月发不出工资的事。

“你看,西市地处西北,收入低,消费水平比我们这还低些;可它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教育水平不低;我们小时候都是北方长大的,气候、食物对我们都不是问题;还有就是它离洛城不远,我们周末还能去看牡丹呢,嗯,还可以去看看以前很多的老邻居呢。” 黄一士只列优点。确实有很多原部队上的叔叔伯伯们转业时选择了洛城,也就是说他们很多儿时的玩伴就在那座城市。

其实,黄一士选择西市,是因为上一世黄海雄极力反对他报任何西市的高校;这也是黄一士想弄明白的谜团之一。

“那你觉得我该选什么专业呢?” 黄晓娟觉得他一定有阴谋,可是又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对;她其实更关心的是专业选择。

“你们老师建议是什么?” 黄一士想知道她的老师的眼光如何。

“他说我适合工商管理或者金融,跟人打交道多些的。”

‘这个老师眼光不错啊。’ 黄一士暗中竖了个大拇指:”不如学法学吧,以后当个法官。老爸是管这条线的,朝里有人好做官嘛。“ 这其实是黄晓娟前世自己不断奋斗而得到的最终结果。

”好像不错的样子。那你呢?“

”计算机,以后很有前途的;至少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黄一士还是选择了上一世的选择,这是一个对未来很安全的选择,在大学自由、宽松的环境里,他也可以学习他想学的其他东西。

“那我也报计算机?” 黄晓娟忽然对这个新事物有了兴趣。

“别!这看着是个脑力活,实际上是个体力活;比在工地搬砖还辛苦些。” 黄一士赶紧掐断她的想法。

······

晚饭时,黄一士在饭桌上提出了报考学校的事。不出所料,黄海雄非常坚决地反对去西市:“那里的人很野蛮的,不能去。”

黄一士装作疑惑地问:“西市怎么说也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哪的人怎么可能野蛮?哪里是城市,怎么说也比这里十万大山文明点。”

陆月萍也疑惑:“你去过西市吗?没有吧?”

黄晓娟也站这边:“西市消费水平低,这样可以给家里省点钱。我们两个一起上大学,家里压力很大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