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冬游 19(1 / 2)

元旦后的第二个星期,初三年级安排了一个冬游:三星洞。

黄一士上一世当然去过,不过那地方去多少次都不腻的:三星洞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的溶洞,而且只能冬天去;夏天的时候,溶洞连通的地下河水位上涨,进去十几米就都是水了。有好事的人曾经试过,往水里投入浮标,漂流瓶,然后,能在几十公里外的河里找到,那条河就是十万大山覆盖的三个县的主要饮用、灌溉水源。

进去需要准备火把,火把是手臂粗细的两三节竹子,竹节打通,可以向里面倒煤油,头上用破布堵上,点着了用于照明;要是进得深还要带上备用的几瓶煤油。因为电力供应经常不稳定,很多家庭都有煤油灯,煤油到处都买得到,也不贵。火把另外一个功能是测试空气中是否有足够的氧气,有部分人带火把就行,带手电筒也可以,但是这个时代电筒的灯珠可不节能,电池的价格相对工资来说还是有点高,虽然电筒加上备用电池占用体积小,也没有异味,但是带电筒的人并不多。

学校租了客运站的汽车,分两拨把学生运送到三星洞最近的公路边上,很近,汽车十分钟就到。下了车,三个班的学生略微集合了一下,老师宣布了注意事项,就闹哄哄地排队进入岩洞了。

刚进洞口,地面都是沙子,像是河滩一样;走进去十几二十米,外界的自然光就彻底消失,满眼都是火把和到处乱晃的手电光;地面开始都是较小的,被水冲刷地圆滑的扁平的小石头。进去的道路时宽时窄,窄的地方仅容一人通过,宽处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小;石壁上还有水痕,火光照上去,有一粒粒晶莹的反光,像是金沙一样,其实只是石英颗粒;不时有惊飞的蝙蝠,逃向高处的黑暗中。

黄一士那差劲的人缘,让他经常落单。这会儿,他走到了一个边角。他拿的是电筒,光线不算太明亮,其实他也用不着,只是装装样子,他用的是修士的感知,不需要光线的。边角上一堆石头后面,一只遍体褐红,手臂般粗细,半米多长的蜈蚣正在躲藏、逃离这些打扰它的人类,头上的触角都有一尺多长,筷子粗细。

这竟然是一只野蛊,一只没有主人的蛊虫,自由地吸收天地灵气,误打误撞地成为“虫修士”。只不过单打独斗,没有体系,没有智力,难以成长到高阶。而且,它倒霉地碰到了黄一士,正准备躲到石头后面,突然就定住了,当然又是黄一士切断了它的所有神经节。黄一士走过去,掏出那块砖头,让聚灵阵核心接触到蜈蚣的头部,只一会,蜈蚣的灵能就被吸收一空。

这只蜈蚣蕴含的灵能有点多,足能填满黄一士三分之一的丹田。这可出乎了黄一士的意料,他蹲下来,想搞清楚原因。蜈蚣只是被切断了很多神经节,一时半会还没死,肢体还在无意识的动着。黄一士没敢靠得太近,要是被它暴起咬上一口,可就亏大了。

c 班的几个女生看他蹲在那里,以为他发现了什么好东西,好奇地过来看。被那还在动弹的蜈蚣,吓得脸都发麻了, “啊,啊” 地尖叫着跑了,引起一阵小骚乱。尖叫声引来了几个男生,一个特别大胆的,用木棍挑起蜈蚣,拿去吓唬人了。不一会,又是一阵骚动、尖叫,还有老师的呵斥。

蜈蚣是群居生物,应该还有很多吧?黄一士心头火热,要是有很多这种级别的蛊虫,那他就赚到了。这会是一个稳定地灵能供应源,还不会触发有母蛊的那边大能的威胁。只是他还是有点疑惑,这个“小”蜈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灵能?水星灵能那么稀薄,它是怎么聚集那么多的?刚才乍一看,还以为是星系中心地带的虫族呢。

他小心地沿着边缘搜索,当然是用修士的感知。要是阴沟里翻船,被这些东西咬了,那就太丢脸了。他没有再找到类似的蛊虫,不过发现石壁的另一面是另外的空间。他现在的探查范围太小,只知道另一边有个小水潭,有平地,石钟乳······哇,还有一窝蜈蚣。好在无聊时,他刻制了几粒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阵符。他将一粒阵符,通过空间门投放了过去。以阵符为中心,十米范围受到了他的控制。一个小宝贝——蜈蚣蛊虫,慢悠悠地走过,呆住,灵能被吸收了个干干净净。

不能再吸收了,丹田已经满了。黄一士心满意足,四处仔细感应,水潭中的水似乎有点异样,灵能含量略高了些。只是,他没法穿过那个乒乓球大小的空间门,去调查到底是怎么回事。水中可能会有一个稳定的灵能源,只是借他几个胆子,他现在也不敢去探索。

蜈蚣是肉食性动物,啥都吃,但是它们猎食非常隐秘,少见。估计它们是吃了不少饮用这个水潭的水的生物,慢慢积聚起灵能的,最后都便宜了黄一士。有了这个比较稳定的灵能来源,黄一士可以正常地修炼了,灵气的使用也可稍微奢侈点了。

“就是这里,刚才有个蜈蚣有一米长,脑袋有拳头大小呢!” 刚才尖叫着逃走的女生,带了一群女生过来,解释她丢脸尖叫的原因。“老头,你也看到了吧?你作证,我说的对不对?”

“你说的是一条龙吧?哪有那么大的蜈蚣?” 黄一士最讨厌被人称为“老头”,就不愿好好配合了。

旁边的女生们开始嘲笑那个尖叫的家伙,说她大惊小怪,那个女生气急败坏地辩解,奈何没人听了。黄一士诚实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