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少帝与公主 38(1 / 2)

当少帝李俨收到信鹰送来的消息时,是个梅子黄熟的五月。

明明京城天气燥热,但他仍觉得通体寒彻,如坠冰窟。

李俨今日声称身体不适,没有听谢献讲课,他难得来了一趟后宫,去了藏风阁,那是一座偏僻的殿宇,距离掖庭的冷宫很近,只有几步之遥。

在李俨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和阿姐就住在那里,相依为命。

宫外的臣子都不知,他和阿姐的母亲赵美人,其实只是一个吐蕃上贡的新罗婢,皇帝唯恐天下人嗤笑,故意赐了汉姓,还将她封为美人。

赵美人的确受宠过一段时日,还在帝王的庇护下,生了一双儿女。但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很快赵美人失了宠爱,被从前妒恨她得宠的嫔妃们联手毒杀。

新人换旧人,古来寻常事。

皇帝知情,也不过叹了一句可怜,便再没说过什么。

李俨和保宁公主丧母后,入住远离天子寝殿的藏风阁。

皇帝还有两位受宠嫡出皇子,以及若干公主,又哪里会想到新罗婢生出的一双儿女?

宫中的太监最是擅长踩低捧高,更不会把身上涌动着奴隶血脉的皇子女放在眼里。毕竟往后继承大统的,绝无可能是下等血脉的李俨。

因此,他们姐弟两人受尽了冷待、白眼、折磨,吊着一口气,一年年长大。

先皇在病榻上煎熬了两年,看似还有活气儿出去,但宫里的总管大拿都知道,谢献才是那个垂帘听政的主子,他把控先皇的命脉,要他何时死,他就何时死。

李俨和保宁公主更是宫掖里的小角色,很轻易避开了这些血腥的政治斗争。

然而,由于他们的失宠,在宫里的日子也过得并不是很好。

北地与西域外患严重,恰逢凛冬,草原放牧的蛮族没有粮草与食物过冬,他们成了杀红眼的亡命之徒,骑着骏马四处掠夺财产粮食,骚扰边境的子民。

为了守住大嵩国门,军需辎重大批大批送往藩镇的军队,贵族门阀没受影响,只是能捞的油水少了,关上家门依旧歌舞升平,可宫中的日子便紧巴巴了,宫女太监们吃不饱穿不暖,便打起了皇子女们的主意。

有时,李俨和保宁公主连吃一口饭都难,问就是御膳房给他们备好了饭菜,但分到手里,每一碟菜都只剩下几口,定是被那些端菜的小太监们偷偷分食了。见李俨和保宁公主不声张,这些宫人的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甚至连食盒都不曾往藏风阁里送。

李俨气得双目赤红,想要找皇后讨一个公道。他跪到坤宁宫的汉白玉阶前,膝盖浸在厚雪里,冻得浑身发抖。

然而,彼时的皇后疲于朝政,与那些世家斗智斗勇,哪里有闲心理会两个奴婢之子。

皇帝宠幸下人,当初也是给她这个世家女脸上摔了一记耳光,她不趁机找李俨和保宁公主的麻烦就不错了。

皇后叹气,摆摆手,对心腹宫女道:“既有刁奴欺辱小皇子,打两顿板子便是,这等琐事,别来烦本宫。”

李俨的路子被皇后几句话轻飘飘堵死了,他入地无门,几个挨了打的太监怀恨在心,也咂摸出皇后的意思,因此变本加厉欺负这对可怜的皇子女。

再后来,皇后死于坤宁宫,谢氏一族把持朝政,只手遮天,后宫六院惶惶不可终日。

那段日子,是李俨最艰难的时刻。

宫人阳奉阴违,皇帝缠绵病榻。朝前的事务推挤如山,天灾**不断,各地出现旱灾涝灾。

庙堂里的官员明哲保身,为了活命全投靠谢献的阵营。皇帝都自身难保,还有谁会管皇子们的死活?人人都能踩李俨一脚,人人都能唾骂他们一句。

幸好可怜的三皇子还有阿姐作陪。

那一年,恰逢百年难得一见的雪灾,各地被厚雪淹没,像是天神对昏庸无道的君主的惩罚。隆冬天特别冷,宫中俸禄赏赐减半,就连主子娘娘们都缩衣减食,更别说是那些下等的宫女太监了。每日的夹道都有夜里冻死的宫人,瘦小的身躯白布一裹,被抬出掖庭。

李俨和保宁公主是边缘人物,虽说受过皇后的敲打,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的日子仍举步维艰,特别是院子里留的无烟银炭烧完以后,只能烧气味难闻的竹炭。

偏偏李俨有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症,不能熏烟,一熏就会诱发咳疾,咳嗽不止。

可这样寒冷的天,若没有暖盆来烤火,人也会被生生冻死。

保宁公主抱来一抷雪,淹没了炭盆,她看着病榻上气若游丝的弟弟,哄他:“小俨好好吃药,阿姐去给你找银炭烧。”

李俨染了病,吃药不见好。可是天寒地冻,没有地龙和炭盆,再厚实的被褥也保不了暖。

李俨咳得不能呼吸,仿佛要把心肺都咳到吐出来。他好不容易才缓和过来,说:“可是阿姐,柴炭局的太监不会把银炭分给我们的。”

保宁公主泪盈于睫,她捏了捏弟弟冰冷的指骨,许诺:“我有办法的,我会有办法的,小俨别担心。”

她的确有办法,她找上木炭使的大太监,低眉顺眼地解开腰带。明明大太监的屋舍里烧了炭,但她仍旧感到冷,冷到骨头缝隙里去,裸露出圆润肩头的时候,浑身发抖,牙关发颤,身上鸡皮栗子一寸寸浮起。

但她走到这一步了,她不能退。

保宁公主忍住屈辱的眼泪,恭顺地道:“公公,您说过的,会怜惜阿宁,庇护阿宁。阿宁在宫中举目无亲,唯有公公对阿宁尚存一番真心,我无以为报,只能竭力服侍公公。”

从一个公主口中说出“服侍”二字,有多么令人称快呢?他只是一个阉人,还从未消受过金枝玉叶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