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尧帝之怒 19(2 / 2)

然后把和鲧如何商量,一行人如何去到王屋山,发现山洞中的息壤,以及回来后倾倒息壤进岷江口的过程细说了一遍。

尧帝听罢,不禁怒火中烧,但他还是压抑着情绪,保持了一个首领应有的沉着和冷静。

“监工苗五,所说是否属实,可有证据”?尧帝质问道。

苗五磕头如捣蒜,“小的所说,句句属实,小的可以证实。”

说罢伸出右手,开始拆手臂上的麻布,殿中卫士一见,立刻伸出长矛,围住了苗五。

苗五拆下麻布,将手掌心朝向尧帝伸出的同时,殿中众人全都惊呼起来,吓得围住他的卫士们也不自觉地往后退步。

丹朱和舜也一个箭步赶到尧帝身前,护住了尧帝,更有人在殿中惊呼:“妖怪、他是妖怪。”

苗五的手臂长满了狌狌一样的黑毛,摊开朝向尧帝的掌心,一只人眼和苗五的眼睛同步眨着。

“小的这只手,就是盗取息壤时用的手,如今已经变成这般鬼怪的模样。”

尧帝十分震惊,嘴里喃喃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丹朱说道:“父亲,姒鲧罪不可恕,应杀之以祭天神。”

负责刑狱的理官——皋陶7站出来阻止道:“不可,崇伯未经亲审,不可定罪。一人之言,不可轻信。纵然有罪,当依律典,岂可轻言血祭。”

丹朱回怼道:“姒鲧治水无功,盗取息壤;冒犯天神,祸害黎民。如今人证物证俱在,不当死罪,又当何罪,众神之怒如何得平,天下百姓之心如何得安?”

皋陶揖礼奏道:“治水无功、徒损民力,祸及百姓,此乃实情,依律当处流放之刑。”

尧帝念叨:“罪不可恕、罪不可恕”,转而下令道:“姒鲧治水九年,劳费无功,流放羽山。洪水肆虐,百姓受苦,不得不治。可由众臣商议,另推贤明。”

尧帝回到席前坐下,继续下令道:“王屋,上古诸神仙山,凡人不可涉足。息壤,上古天神宝物,更非凡夫可以染指。”

尧帝看了一眼舜,又看向丹朱吩咐道:“丹朱,你领姜泌,随同大祭司一起,亲往王屋探查。禁山封洞,今后任何人不得再涉足一步。”

言毕指了指跪着的苗五,说道:“带上他一起去,让他带路。”

随后又安排皋陶说:“理官皋陶,令你前往羽山,亲审姒鲧。如盗取息壤之诸般罪证确凿,依律定罪重处。”

尧帝接着看向舜,交待道:“舜,你也随一起皋陶去。罪若属实,严惩不贷;罪有可恕,也当宽宥。”

一干人等,皆领旨去办。

众人从殿中散去时,丹朱留了下来向尧帝禀告:“父亲,姒鲧之罪,罪在以下犯上,触怒天威;父亲于黎民,威亦如天神。今日若姒鲧不加严惩,他日列位公伯行事,皆可效仿,自随己愿。父亲切不可掉以轻心。”

尧帝看了一眼丹朱,没有说话。

丹朱心领神会,俯身行了大礼,退出了殿外。

------

1尧乃谥号,本姓祁,乃黄帝受封于祁的第十二子之后。

2鲧,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姒姓,大禹的父亲。他被封在崇地,部族称有崇氏,故而又称崇伯鲧。

3常姓始祖有史料记载为黄帝大臣常先,与嫦娥、常仪一样具有上古神话色彩。常先是黄帝身边的能臣,发明了战鼓和很多种狩猎、作战工具。

4炎帝生于姜水,始姓为姜。炎黄部族融合后,合为汉族始祖。

5舜、五帝之一,姚姓,也有说妫姓。是东夷族群即太昊、少昊、蚩尤之后的著名首领,为中华民族重要族源之一。

6苗姓,据传出于黄帝之子苗龙,是为犬戎先祖。犬戎、氐羌、北狄、苗民等,与夏人同祖,皆出自黄帝。

7皋陶,偃姓,一说为嬴姓。上古四圣之一,长期执掌主管刑法的理官,以神兽獬豸主断刑狱。他也是后世法家及儒家思想的重要精神之源,被奉为“中国司法始祖”。他是包括李、赢、赵、江、黄等在内的二十四氏鼻祖,唐明皇天宝二年,被追封为“大唐德明皇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