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三个世界西洲曲】352(1 / 2)

  和之前只有四句的旧版不同,现在传唱的这首童谣变成了八句,而多增添的后四句里充满了玄机——或者说,杀机。

  这歌谣仿佛就像是一夜之间就铺开到了中京城的大街小巷。虽然没有人公开解读这首童谣,但私下里的窃窃私语已经吵翻了天。

  有人说, “乌金鞘”指的很明显就是皇上御赐给盛应弦的那柄宝剑,而“红罗袍”亦是云川卫指挥使的官袍;“贯正气,循大道”正是盛指挥使平日的作派。因此,这首童谣既然前四句说的是盛应弦, 那么后四句所说的也就应该是他。

  可是,“龙座下, 任逍遥”就已经很令人遐想了——是不是在暗示盛六郎得了皇帝的许可, 就肆意妄为,罗织罪名, 穷究素有恩怨的某些特定对象, 云云。

  更不要说最后两句“麒麟儿,登云霄”暗示得有多么其心可诛。

  盛指挥使自不可能为了这么几句没头没尾的童谣就去穷究不舍。而且这童谣若说诋毁, 诋毁的也是他的名声,不牵涉到皇上, 更不牵涉到其他皇亲国戚、龙子凤孙,所以也无法公开禀到皇上面前, 请皇上的示下。

  ……想出这一毒辣招数之人,其心何等可怖。

  朝中也有人敏锐地看到了风向,于是上折子弹劾云川卫指挥使盛应弦。

  不过当然不能因为区区一首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童谣听上去言辞别有用心,就弹劾盛应弦有不臣之心。

  于是那些弹章里一天一个罪名,今天说盛应弦办案不力,明天就说云川卫权力过大、无人制约,后天又老调重弹,说盗印的嫌疑犯陆饮冰在出手前最后私下接触的人就是盛应弦,他的嫌疑在未公开洗清前,应当被勒令在家幽居思过,不应再介入公事,云云。

  其实如今朝中谁不知道盛应弦出狱戴罪立功,是出于永徽帝的特旨。那些弹章竟然连这个都不太顾忌了,很明显幕后黑手八成就是内有宠妃、外有兵权的杜家。

  在这种几乎已经要走到图穷匕见的紧张时刻里,或许最悠闲的人,就是——

  长宜公主,李琇映。

  “眼看就要到永徽三十五年了……留给你的时间可不多了。”

  她怡然地半倚靠在一张美人榻上,漫不经心地摆弄着自己刚染好的指甲。

  当然,这只是一种催促对方抓紧行事的说法而已。北大营十万精兵还驻军于中京城外,预备参加皇帝亲至的“秋阅”呢。

  永徽三十四年的中秋,亦是在一片近乎紧绷的肃杀之中潦草地度过的。

  而她面前的人,闻言平静地应道:“正是因为如此,我才要再度求见殿下。”

  长宜公主端详着手指的动作微微一顿,放下手抬起头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