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欢愉?耽溺√12(1 / 2)

兴庆宫,沉香亭。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沉香亭一向是皇帝贵妃二人共赏歌舞之处,不过这几日皇帝因潼关之事心烦意乱,是故今日便只有贵妃杨绾玉一人了。

要说这杨绾玉也是一位奇人,她十五年来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却并非仅凭风华绝代的美貌,也并非凭借拿捏人心的手段,甚至多年前还是寿王齐清琮的王妃。

杨绾玉受宠若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是一位造诣超群的艺术家,能和同样热爱艺术的皇帝成为知音。

此二人若非身在“皇帝”与“贵妃”的位置上,倒也真是对神仙眷侣。

一想到即刻就能听到贵妃演奏的琵琶曲,二人都略微有几分激动,不觉加快了脚步。

转轴拨弦几声后,霓裳羽衣曲的旋律阵阵传来。抬眼循声望去,只见那演奏琵琶之人眉如黛蛾,目若秋波,肤如凝脂,玉指如葱,果真是倾国绝色。

南宫穹宇拨过一根翠竹,与东方曦炎相视一眼,二人同时点了点头。

少顷,杨绾玉便听到竹林中有一笛一箫在与自己的琵琶合奏,她当即来了兴致,将《霓裳》的旋律稍作修改。

那林中之人似是瞬息之间便心下了然,无比精准地应上了新改的曲调。

在合奏声中,水中的涟漪仿佛都在应和着节拍,待到余音散去,便一动不动了。

一曲终了,杨绾玉收琴起身,她望着竹林的方向微微一笑,当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见杨绾玉似有相见之意,二人忙从竹林后闪身而出,上前拱手道:“贵妃。”

“两位小友为何偷偷来这兴庆宫,又为何躲在这竹林之中呢?”

“草民知罪”,南宫穹宇见杨绾玉并无愠怒之色,反倒对她们有几分欣赏,但显得谦卑些总归是不会有错的。

“听闻前两日有箜篌大师在宫外弹琴,草民却是不在长安,生生错过了,素闻贵妃为天下第一乐师,不知贵妃可曾听到过?”

杨绾玉虽未回答,面上笑意却是更甚,她轻扫四弦,将所闻乐声原原本本弹奏了出来。

乐之弦那日所弹奏的,听上去虽像一首,实际却是两首表意完全不同的曲子。

第一首只是第二首的铺垫,是用皇帝的喜好吸引其注意,使其认真听完全程的。

第一首十分抓耳,满是钟鼓馔玉,纸醉金迷,主人公在其中纵情欢畅,燃烧欲火,若是按照南宫穹宇一针见血式的起名法,它的名字应为《欢愉》。

第二首稍加了些不和谐音,却丝毫不显得难听,反而由于无法按照一般规律预期到下一句的旋律,从而使人更加欲罢不能。

那是一成不变的奢靡和欢愉,是再多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描述的享乐与安逸。

主人公在富丽堂皇的金殿中尽情地跳跃、旋转,脸上一直挂着最讨人喜欢的笑,舞着,舞着,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为何物,仿佛这耀眼的金色永远也不会晦暗半分,直到时间的尽头。

目中所见之物似乎都是真实的,但违背了客观规律的景象和众人脸上不自然的笑容,却让整个场景都透着几分诡异的色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