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殿下又吹牛逼了45(1 / 2)

“孤从汴梁而来,在京兆府一个多月,来到渭州也有段日子了,一直以来,我大宋对西夏都是沿用的范文正公的策略,在座诸位谁能给孤解惑,说说范文正公的策略是什么?”谢三真敲着桌子,目光在厅内扫视一圈。

“回殿下,末将知道一点。”石磊举手,跃跃欲试。

“好,石将军,那你就说说。”谢三真点点头。

“那末将就献丑了,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指教。”石磊抱了抱拳,然后侃侃而谈道:“文正公的对策总结起来就是几个字拖,封,拉,连。拖是整个计划的关键所在,相比于西夏而言我大宋还是太过庞大了,虽然在好水川西夏赢得了胜利,但是西夏的国力却受到了比我朝更大的损失,我朝只是关中物资匮乏,西夏却面临着全面的经济衰退。文正公因此建议面对西夏的三路兵马各训练一万人,当西夏人出击的夏秋之际或是进入城池防守,或是突袭西夏军队的集结地,打乱阻碍西夏的进攻势头。”

种师道听了点点头,又瞪了一眼种溪,手下有这么好的苗子,居然只是个偏将。

接着石磊又说道:“封是对战场的经济补充,西夏所占据的不过是一路之地,物资出产极其匮乏,只有依赖与我朝的贸易补充自己的生活物资。要对西夏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长时间的经济封锁会彻底击垮西夏内部的向心力与团结,让西夏国人对李氏的统治产生厌恶。”

石磊说完顿了顿,狄冬递过去一杯水,石磊一口喝完继续又说道:“拉则是针对西夏纷杂的内部构成提出的。西夏虽然有李氏这个名义上的皇族,事实上西夏军队中的一部分还是要依赖于各部落首领直接指挥。最为明显的证明就是当年李元昊出兵好水川之前,还要与诸位部族首领歃血为盟,维持自己的领袖地位,当西夏各族生活陷入困境之后,难免有人会希望与我大宋交好,拉拢分化本就弱小的西夏人,末将以为这招简直是最为要命的一招。”

说到这种师道老脸一红,拉拢敌军费钱费力,这么多年他在这上面基本没什么投入,结果对面的李元泰反过来开始在自己这边安插暗子了,还给烧了粮仓,种师道怎能不羞愧?

“这最后便是连”石磊接续说道:“连则是当年文正公将自己的防区与忠献公的防区之间近百里的沦陷区重新夺回,将这两个主要防区连成一片,不让西夏再有集中兵力攻击一部的可能,形成一个坚固防线,这么做既可以减少驻防兵力又能加强两部沟通,形成对西夏的积极防御态势。”

“末将以为,文正公抓住了西夏的弱点所在,他们实在是太弱小了根本拖不起,他们的胜利只是为了赢得我朝对他们割据的默许,此前的数次胜利他们甚至不能占据一个城池扩充一片土地,时间不站在西夏人一边,他们需要和平。”最后石磊补充道。

“说的不错。”

“说的好哇!”

“石磊那小子怎么这么懂啊!”

厅内众将领议论纷纷,有赞赏的,有沉思的,有羡慕的。

谢三真挥挥手示意众将领安静下来,然后缓缓说道:“党项人割据我大宋一路,僭越称尊,想来已经快一百年了。”谢三真顿了顿,众将领看着谢三真揣摩着谢三真话里的意思,谢三真指着地图西域接着说道:“西域在唐明皇安史之乱后已经快四百年没有我汉人涉足了,”接着谢三真顺着河西走廊换换划到西夏,“仁宗时期打通的河西走廊又时不时的被西夏占据,范文正公仙逝至今快七十年了,他的方法倒是可行,就是太慢了,七十年,小小的河套平原还有一半在西夏人手里!”

众将领听到这里面面相觑,种师道小心的问道:“太子殿下何意?莫非……?”

“老将军莫急,”谢三真接着说道,“两年前我朝与金人谈合作,而今终于签了条约,约定一起攻打辽国,灭辽之后燕云十六州尽数归我大宋。这事老将军知道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