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升官43(1 / 2)

他一把抓过杯子,咕噜一口气灌下。

那股冰凉直透心扉,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爽!

而他带来的那些大顺老兵,甚至连炸鸡都未曾尝过,他们狼吞虎咽,吃得碎沫横飞,有的甚至因吃得太急而被噎住。

这些年,他们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过的是艰苦的日子,除了进京那段时间,何时曾享受过如此美味?

因此,他们对李小军充满了感激。

然而,夏建仁和王德伐这些大明官兵,对大顺兵抱有些排斥,他们始终认为李自成是大明的乱臣贼子。

不过,当他们听这些老兵讲述在山海关,同吴三桂和清兵血战到底,战斗到几乎全军覆没的时候,大明官兵对他们改变了看法。

都是抗清的血性汉子!

而姬奇此次带来的三百大顺老兵,多数精通长枪,擅长抵御骑兵冲锋。

李小军任命姬奇为千户,统领这三百勇士。

此刻,李家军的人数,已经达到接近千人之众。

是夜,李小军选择在营中留宿,并未返回桂林。

他正打算与朱梅共度长夜,深入探讨各种先进的战术,却看见姬奇迈着大步走了过来。

姬奇领着李小军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低声对他说:“李将军,我看您是个有大才的人,何不效仿大顺的先帝,竖起自己的旗帜呢?”

李小军轻轻拍了拍姬奇的肩膀,叹息道:“此一时彼一时啊。闯王能够成就那番事业,是因为他顺应了天时,又得到了人和。可如今,天时已去,人心难聚。就算是闯王再世,怕也是回天无力了。”

李小军心中暗想:李自成能够成功,崇祯皇帝的昏庸无道可谓是“功不可没”。

若非崇祯频频出昏招,李自成恐怕早就被剿灭了,甚至连起义的苗头都难以冒出。

然而现在,天下的局势已经牢牢掌握在清廷手中。

顺治和康熙这两位皇帝,可不像崇祯那般昏庸。

甚至在历史上明君的排行版,康熙都有一席之地。

若是我效仿李自成,而顺治和康熙没有像崇祯那样昏招频出,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更何况,李自成起义之初,天下人口众多,他一声呼唤便能得到百人响应。

可如今,天下人口已不足当年的十分之一二,且大多是老弱妇孺。

此时若是振臂一呼,又能有多少人响应呢?

这天下之间,还剩下多少血性汉子呢?

李小军不禁回想起历史上的记载。

江阴城破之前,百姓们齐聚城头,高声呐喊:“国可灭,民族不能灭;士可死,气节不能死;头可断,头发不能剃!誓死抵抗蛮夷!”

在古代,头发是孝道的象征,所谓“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

然而到了康熙年间,全国已经没几个人还留着头发了。

那些有气节、有血性的人都已经战死沙场。

这是最可悲的事……

也是最令人绝望的事!

李小军清楚得很,即便他拥有系统助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逆风翻盘,也绝不能走李自成的老路。

返回